市民羅希認為,在不能保證覆蓋、不能保證信號的前提下,運營商的付費無線網絡不具有任何吸引力。“單獨使用按分鐘收費太貴,包月使用又在很多地方搜不到信號,很不劃算。”
據了解,深圳電信WiFi套餐以購買時長為主,比如5元3小時或100元100小時,不使用套餐或超出套餐部分,按照每分鐘0.03元計費。許多深圳市民認為,電信WiFi的購買和免費獲取太繁瑣,存在諸多不便。“操作步驟太多,每次要一步步登陸,不小心掉線或者輸錯就得重來一次。”
在廣州最大的綜合性商場之一正佳廣場,除了商家、住戶的小型WiFi熱點外,記者手機還搜到兩個很強的沒有加鎖的信號——CMCC(中國移動)和ChinaNet。點擊之后,要求記者輸入登陸賬號和密碼。這是運營商在商場建的收費熱點,手機用戶必須購買相應套餐。
運營商廣州移動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快速鋪設WLAN網絡的同時,主動降低資費,并階段性推出各項優惠政策。廣州移動制訂了30元每月包300小時等4個基本套餐,相當于使用WLAN網絡每分鐘不到0.002元。目前,廣州移動WLAN注冊客戶規模已經超過270萬,月均使用客戶規模超過60萬。
公共WiFi運營遭遇考驗
高昂的建設和維護成本成為公共WiFi發展必須應對的問題
對于公共WiFi,各大城市都有大規劃、大投入,為何目前很多人體驗到的網絡運用卻仍不盡如人意?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認為,目前我國無線城市建設還處于初期,網絡不夠成熟,很多城市已經開通的WiFi信號不穩定,這與無線城市現有的運營模式有關。
他認為,無線城市在全世界范圍內還沒有一個成熟的運營模式,無線城市最大的障礙在于高額的建設和維護成本難以收回。
據了解,開通了免費無線網絡的區域,上網效果除了與上網人數直接相關外,還受到布點數量、覆蓋范圍、終端設備等因素影響。
通信專家項立剛介紹,想要WiFi信號好,分布的熱點就要足夠多。一般來說,一個好的路由器最多也只能覆蓋二三百米,而每建一個熱點,不光是多一個無線路由器,還要鋪設固網光纖、架設供電線,后期還要不斷進行網絡優化——這些都需要很大的投入。
可見,不管付費還是免費,公共WiFi的運營模式是關鍵問題。對城市公共WiFi運營模式的探索和探討,本版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