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
彈性制度一箭三雕,學生、家長、老師都獲益
去年的一個場景,在華陽小學原校長、現天河區教育局副局長王建輝的腦海里始終揮之不去:一臺令老師和家長“雙滿意”的校園演出,卻激起臺下孩子的連聲抱怨:“每次演出都是那些同學,真沒勁兒!”“坐在大操場里動也不能動,無聊透了。”
王建輝感到很震驚,校園是學生的校園,千萬不要用成年人的標準設計它,“教育的全部秘密,就在于激發孩子的自主愿望,通過巧妙地引導,讓他們學會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處理自己的問題。”
“作業綠色通道”的實施,遠比減負初衷要來得一箭“多”雕。“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了提升,現在絕大多數孩子都用不到‘綠色通道’,他們既能按時完成作業,又能參加不少課外活動。”華陽小學副校長陳麗霞細數起這項措施意想不到的好處,倒逼家長更加負責任、更加關心孩子的學習,“你總不好意思老給老師寫說明書,自然就會主動幫助孩子合理安排時間。”
這項措施,對老師的教學設計而言,也是一個不錯的“診療器”。華陽小學六年級二班的班主任鄧燎坦言:“如果很多學生都不能在9點半前完成作業,說明你布置的作業太多、太繁復。”以往老師布置作業,基本不會去想布置得是否合理,現在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促使老師去提高作業設計的能力和水平,力爭布置“少而精”的作業,“向40分鐘要效益”。
減負之后,家長自然會擔心一個問題:學習成績會否受到影響?“很穩定,沒什么變化。實際上做作業的時間和學習成績并不成正比,有時候休息得越好,學習效率還越高。”鄧燎說,11月剛剛進行的廣州市小學生語文能力競賽,前10名中有2名來自華陽小學,學校的成績是天河區內最突出的。
“這項計劃是不讓作業成為孩子們的負擔,突破‘唯成績論’的陋觀,從而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全面發展。”陳麗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