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將提升民眾的“幸福感”作為執政的重要目標,對許多人來說,幸福感與生活的各項保障是分不開的。咱們找工作的時候,一家單位的待遇如何,除了工資之外,福利如何,肯定是一個重要標準。
昨天(5日),平安養老保險和中華全國總工會直屬中國工運研究所聯合發布了“中國企業員工福利保障指數”,這是我國首個聚焦企業員工福利保障的指數研究報告。
據了解,這個“中國企業員工福利保障指數”首次的調研范圍涵蓋了中國內地30個省(區市)、64座大中城市、4000多家企業,主要是通過對企業員工和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的實名制網絡調查和企業入戶調查等方式,形成一個數據庫,然后用不同的條件篩選計算出的各種分項指數,來觀測中國企業員工福利的現狀。
研究數據顯示,今年中國企業員工福利保障指數為65.37,反映出目前國內員工福利還是處于基礎滿意水平。因為,指數發布方表示,這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小差距。
其中有一個分項指數,企業員工福利保障廣度指數(也就是員工福利保障覆蓋的人數范圍),這個數字是61.33,被認為是員工福利保障指數中最為薄弱的環節,表現為法定社保大家幾乎都有,但補充福利保障覆蓋的人群就小得多,獲取的門檻也高。
從分項比較上看,企業間差別較大。首先不同的行業感受明顯不同,十大分類中,金融|銀行|保險、能源礦石|石油化工和醫藥生物|醫療保健等行業的員工福利保障指數是排名前三位的。又以金融行業最高,多項指標超過70。相反廣告|印刷|傳媒類行業則排名墊底,深度、企業效益評價等指標都不足60。
同時報告還顯示出,不同類型的企業員工福利保障也有顯著差異,其中外企滿意度最高,接下來是國企,民營企業墊底,港澳臺資企業劇中,差距也是70以上與不足60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