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80后"、"90后"眼中的雷鋒
新華網長沙2月20日電(記者謝櫻、帥才)中國“80后”“90后”成長在改革開放的時代,也是一個偶像輩出的時代。在他們眼中,上世紀60年代的偶像雷鋒并未走遠。“雷鋒精神”標簽隨著時代的進步,已被年輕一代注入了更多的新內涵。
王達佳是雷鋒故鄉長沙的一名高中生,才16歲的她已有9年多義工經歷,累計為慈善公益捐贈款物達20多萬元。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發生后,看到災區孩子們面臨的艱難處境,小達佳坐不住了。當時她的年齡太小,父母不同意她去四川做義工,王達佳偶然想到可以通過出版自己的愛心書籍參與義賣,便開始為四川地震災區籌款。
之后,每到周末,小達佳的身影就會出現在長沙的公園、廣場、社區、部分單位和學校義賣愛心之書,3個多月義賣愛心書4000余冊,為地震災區籌集善款12萬元。2008年5月,小達佳在父親陪同下,來到四川理縣地震災區慰問。她為理縣雜谷腦鎮小學捐建的“達佳愛心電教室”、“達佳愛心圖書室”也已投入使用。
王達佳是學校里著名的“學雷鋒標兵”,也跟同齡人一樣追求時尚,喜歡臺灣歌星周杰倫。
“小時候我們都唱過《學習雷鋒好榜樣》、《接過雷鋒的槍》之類的歌,每年3月5日就要學雷鋒做好事,掃掃大街、扶老太太過馬路什么的。雖然當時并不完全明白‘雷鋒精神’真正意味著什么,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讀了《雷鋒日記》,真正去思考雷鋒的偉大、善良時,我就發現,雷鋒是一個懂得感恩、懂得愛的人,他會無私地去幫助他人,去關愛別人。”王達佳說。
“其實雷鋒并不只是紅色年代所塑造的一個符號,一個宣傳的工具。當年的他就喜歡穿皮夾克、喜歡拍照,他熱情、善良、熱愛生活,雷鋒根本就是一個像我們一樣有血有肉的時尚青年。”湖南大學的志愿者張磊說。
在青少年研究專家孫云曉看來,“80后”是視時尚為生命的一代人,他們把現代化的很多特點都視為一種時尚,而當“學雷鋒”的內涵被他們真正了解、讓他們敬佩,他們也會將其作為一種“潮流”,而唯恐自己落伍于同齡人。
“其實對不少年輕人來說,做好事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暢銷書《雷鋒》的作者之一師永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