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80后"、"90后"眼中的雷鋒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所有的80、90后被訪者都知道雷鋒這個名字,是“做好事”的榜樣,也知道雷鋒精神是“助人為樂,樂于奉獻”。他們對雷鋒的認識大部分來自學校及家庭的教育。“雷鋒精神不是一種口頭上的語言,而是以實際行動弘揚雷鋒‘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許多人如是說。
“我幫老奶奶指路,她夸了我,這種幫助他人所獲得的快樂很真實。”在日記上,13歲的“90后”學生劉品儀寫道。由于是獨生女兒,在家里“向來都是父母為自己做事”,但在學雷鋒活動的時候,她主動做了好事得到了表揚,讓她很有“成就感”。
在長沙從事廣告策劃工作的“80后”嚴培,曾在云南楚雄州支教1年。她告訴記者,當時大學畢業后,在長沙已經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父母也希望自己留在家鄉。但當她看到云南邊遠地方的孩子們迫切需要英語老師時,嚴培就報名了。“學雷鋒不是一句空話,而是為需要幫助的人盡一些綿薄之力,讓青春充滿意義,讓年輕不留遺憾,讓雷鋒精神相傳。”嚴培說。
幫助孤寡老人做家務,義務為貧困生輔導功課,利用周末參加“一日義工”撿起廣場上的紙屑……現在,已有一大批青年志愿者、義工們長期堅持著開展志愿者活動。自愿去關愛他人成了他們的“行為準則”,“學雷鋒精神”貫穿在他們的生活中,他們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新時代的新“雷鋒精神”。
2011年湖南“千萬青少年綠色環保活動”啟動,短短時間就有7萬多青少年注冊參與,用實際行動來支持這次綠色環保行動。這些“80后”、“90后”志愿者參與植樹造林、愛綠護綠、保護湘江母親河、保護洞庭湖的濕地和鳥類、為流域污染治理獻計獻策等十項環保活動。
自今年湖南啟動“大學生服務西部計劃”志愿者招募計劃以來,數千名“80后”、“90后”青年學子踴躍報名,奔赴西藏、新疆、青海等地,投入到祖國需要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甘愿去當有益于社會的一顆“螺絲釘”。
現在,這些新時代的青年“活雷鋒”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群體。共青團湖南省委副書記顏海林介紹,僅環保方面,現在湖南就有138個青年社團,別的領域的公益社團更是不計其數。團省委將建立公益社團聯盟,把全省環保公益社團和志愿者隊伍整合形成一支關心社會、熱心奉獻的“雷鋒生力軍”。
“當年我們擔心的‘垮掉的一代’現在已經將雷鋒的接力棒接過來了,而且接得很好。這也是一個充分的證明,在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上,新時代雷鋒精神一旦被激活,就足夠讓社會刮目相看!”湖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梅文慧說。
“多一份關愛,就能多一份溫暖。我覺得,新時期的雷鋒精神不僅僅是喊口號,更多的是從大家的日常生活的點滴做起,只要你愿意,人人都可以學雷鋒,都可以去做好事。學雷鋒,我們做的比說的多!”湖南師范大學暑期“三下鄉”志愿團領隊袁喆說。
來源:新華網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