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差距的形成與擴大有著復雜的原因,既有歷史舊賬,也有現實因素;既有區域與個體差異,也有體制機制問題。值得注意的是,社會成員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日益引發人們對社會公平的擔憂。特別是一些低收入者在收入增幅有限的情況下,承受著住房、教育、醫療等諸多問題的困擾;一些高收入者則因資源占有優勢和財產性收入增加而形成可觀乃至巨大的財富積累,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資源失衡和財富集中的“馬太效應”。
兩會的議程顯示,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正進一步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代表委員不是用“緊迫”而是用“很緊迫”來表達對推進收入分配改革的急切心情。
站在“十二五”開局的門檻上,人們清醒地認識到,僅以做大經濟總量來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的空間越來越小,發展的坐標迫切需要向更加注重全民共享與社會公平的方向位移。而這一轉變過程就是要通過加快和深化收入分配改革來啟動和推進。
兩會的共識,傳遞了人民的心聲。政府的行動,順應了人民的心愿。重大的轉變,把握了發展的潮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速,催生出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體人民的希望。
細讀兩會上的報告和規劃,浪潮集團總裁孫丕恕代表說,“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專章論述的四項內容,體現了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的總體構想。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三項措施,標志著收入分配改革的全面破題。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路線圖,以及鮮明的公平與共富理念。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一躍。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代表提出了制訂居民收入倍增計劃的建議。談到建議的意圖,他說,如果說改革之初促進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那么今天要解決的是讓多數人富起來。當前,初次分配中勞動者收入在社會財富分配中比重下降,再分配中公共服務水平低、不健全,急需突破。“十二五”期間,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聯動,勞動報酬和勞動生產率掛鉤,把發展與分享緊密聯結起來。大幅度增加民生投入,提高人民群眾生活保障水平,減輕居民醫療、教育、住房支出壓力。由此形成,明顯增加低收入者收入,造就更大的中等收入群體。這是從先富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