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方式由單一走向多元化
“新時期公民履行義務植樹、參與綠化祖國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這將有助于提高公民義務植樹的盡責率和造林成效。”北京市崇文區環衛服務中心三隊原黨
支部書記關闊山代表說。
對此,覃建寧代表也表示:“我覺得親自去參加植樹是一種直接的方式,但并不是每個公民都有條件去親手種下樹木。植樹是有一定專業性的,可以有很多間接的方式,比如為綠化籌集資金、捐款等,讓更加專業的人去種,這應該建立一種制度。”
據李育才委員介紹,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已在全國16個市縣部署了個人捐資碳匯造林基地,為公眾搭建了通過“購買碳匯”的方式,實現“足不出戶,低碳造林”的公益網絡平臺,公眾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造林地點和植樹株數,通過網上捐款、銀行轉賬、郵局匯款等多種方式向基金會捐款“購買碳匯”。捐款成功后,公民可從網站下載或打印購買憑證。
“這不僅能夠保證植樹造林的質量,還能減少每個人都到現場植樹及組織相關活動造成的碳排放。”李育才委員說。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