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鳴說,此外,目前制造業投資受到產能過剩約束,房地產投資受調控政策影響,基礎設施在建規模也很難再大幅增加。而消費受收入水平制約,大幅增長的難度非常大。
代表、委員們認為,把今年經濟增速預期目標略微調低是實事求是的,在比較嚴峻的局面下,這個目標的實現也需要經過一番努力,特別是沿海地區。
“適當調低增速預期目標,有適應形勢變化的考慮,但更多的是種導向,那就是引導地方政府不要過度追求速度,把工作重點轉向調整結構和提高效益,為轉變發展方式留足空間。”全國政協委員、商務部原部長助理黃海說。
“關鍵是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富潤控股集團董事長趙林中說。
全國人大代表、青島港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常德傳說,調整經濟增速可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更加寬松的環境。特別是作為企業,不能一味追求擴大規模,而是要以自主創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內涵提升作為發展的前提。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劉樹成認為,今后中國經濟要從速度型向質量型轉型,7.5%的目標的提出釋放出這樣的政策含義。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燈塔民族社區黨委書記劉榮喜說,經濟發展說到底是為了人的發展,經濟增長應該最終惠及民生。調低GDP增速目標有利于把更多精力放在改善民生上。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德州)皇明太陽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鳴說,中國過去十多年的高速增長也帶來了高能耗與高排放等諸多環境問題。過去判斷經濟增長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這些重要指標。
劉樹成認為,年度經濟增速目標的設置與五年規劃(計劃)之間存在著較強的銜接關系。“十五”計劃(2001年至2005年)提出的年度增長目標是7%左右,“十一五”規劃(2006年至2010年)提出的目標是7.5%,而“十二五”規劃(2011年至2015年)提出的目標是7%。
從近年來中國經濟實際增速看,均大大高于年初的預定目標。2009年中國經濟遭遇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提出“保八”,實際增速為9.2%,2010年的實際增速為10.4%,2011年的實際增速為9.2%。
“對于中國經濟的前景,要有信心。中國經濟的內需潛力巨大,結構調整的指向明確,宏觀調控的經驗豐富。只要應對得當,全年的實際經濟增速應當會高于7.5%的預期目標。”葉青說。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