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2012年2月22日 北京城區出現霧霾天氣 2月22日,受霧霾影響,上午9時機動車還打開車燈行駛。當日,受冷空氣影響,北京城區出現霧霾天氣,能見度下降。新華社發(李方宇攝)
環境民生
【民意關注】藍天”為什么不藍?環境事故處置為什么總“遮遮掩掩”?PM2.5以及環境事故處置問題引發百姓一次又一次的關注。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環境保護,著力解決重金屬、飲用水源、大氣、土壤、海洋污染等關系民生的突出環境問題。
代表委員聲音
“我們燃燒的東西太多了。”全國政協委員黃維義說,“這樣的燃燒,怎么能不產生巨大的排放?我國亟須加緊治理,別讓我們的肺成為‘吸塵器’。”詳細>>>>>>
監測表明,我國城市空氣開始呈現出煤煙和機動車尾氣復合污染的特點。全國政協委員李書福說:“有效控制機動車污染,對于推進污染減排,改善區域空氣質量具有重要作用。”詳細>>>>>
“一些項目環評‘先上車后買票’,甚至搞‘假論證、假聽證’,隱蔽性很強。”王曦委員呼吁,“環評必須依法依規,不能容許‘選擇性失明’。”
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院長高抒委員說,應對環境突發事件,政府應摒棄遮遮掩掩的習慣做法,知道多少披露多少,“快報事實、慎報原因”,通過滾動披露來滿足百姓知情權。詳細>>>>>
來源:新華網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