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關注民生的窗口
3月10日晚,全國人大代表、拉薩市城關區(qū)納金鄉(xiāng)塔瑪村黨支部書記格桑卓嘎激動得一夜沒有睡好。
之前的幾個小時,作為少數(shù)民族代表,她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兩會少數(shù)民族代表委員茶話會,并坐在胡錦濤總書記身邊。總書記關切地詢問當?shù)厝罕姷纳a(chǎn)生活情況,并請她回去后轉達對各族群眾的問候,祝大家的日子越來越幸福。
上學、看病、就業(yè),房價、菜價、油價,食品安全、收入分配、環(huán)境保護……從普通百姓到代表委員,從平常日子到兩會期間,從各級黨委政府到黨和國家領導人……近年來,對民生的關切無處不在,也一直是兩會關注的焦點和政府工作的著力點。
2008年,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問題引起黨和政府的高度關注。那一年的兩會提出,要通過建設廉租房、經(jīng)濟適用房,來解決城市低收入群眾住房困難。此后,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開始加大,保障范圍也從低收入困難群眾向中等收入群眾、進城務工人員延伸。
三年后的2011年,全國新開工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2012年將新開工建設700萬套保障房。根據(jù)“十二五”規(guī)劃綱要,5年間將完成3600萬套保障房建設任務。
“保障房建設歷程,是民生內涵不斷延伸的集中體現(xiàn),群眾看到了政府不斷改善民生的決心和未來生活的美好前景。”全國人大代表馬元祝說。
重溫過去五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一個個目標、一項項舉措,反映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理念的日漸深化:
——2008年:適應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提出要將具有公益性質的博物館、紀念館等全部向社會免費開放;
——2009年:針對房價日益攀升的新情況,提出利用三年時間解決1000萬戶居民住房困難問題;
——2010年:中國農(nóng)民工數(shù)量增至1.6億,為解決好這一群體就業(yè)和生活問題,提出要放寬中小城市和小城鎮(zhèn)落戶條件;
——2011年:為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向深入,提出加快健全覆蓋城鄉(xiāng)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2012年: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qū)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開展PM2.5等項目監(jiān)測,2015年覆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
“經(jīng)濟越是發(fā)展,越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政府的民生觀念也必須與時代同行。”全國政協(xié)委員王林旭說,透過5次全國兩會,看到是一份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一種與時俱進的民生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