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法治進步的窗口
今年的兩會上,“一增一減”引人關注——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超過50%以上,越來越多的農村人走進城市,這意味著農民的數量正在不斷減少;
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草案表明,未來將有越來越多包括農民在內的基層一線代表,進入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一增一減,意味深長。美聯社的報道認為,中國正在增加不斷減少的農村人口在國家立法機構中的代表人數,這是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舉措,也是中國人權事業邁出的一大步。
時光回溯到5年前的2008年3月,朱雪芹、康厚明、胡小燕3名農民工,承載著1.5億農民工的期望,從車間、工地走進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議事殿堂。這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第一次迎來農民工代表。
兩年后,順應時代發展進步要求,2010年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選舉法的決定,我國城鄉居民選舉首次實現“同票同權”。而之前,我國農村和城市每一名全國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比例經歷了從8比1到4比1。
“修改選舉法這部關乎中國人大制度的核心法律,實現選舉權的平等性原則,無疑能進一步凸現人大代表的廣泛代表性?!敝袊嗣翊髮W教授韓大元說。
2011年,在現行選舉法的指導下,全國進行了縣鄉兩級人大代表換屆選舉,9億多選民選舉產生了縣鄉兩級人大代表200多萬人。選舉結果表明,縣鄉兩級人大代表的結構進一步優化,特別是一線工人、農民及婦女代表的比例較上屆都有所提高。人們有理由期待,2013年的全國人代會上,會有更多基層代表的身影。
就在這一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兩次審議再次修改被稱為“小憲法”的刑訴法草案,并將草案全文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最終決定將凝聚各界意見和建議的法律修正案草案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
也是在這一年的三月,吳邦國委員長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莊嚴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
這是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宏偉目標,又邁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