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共振:圈層攜手優化產業布局
2012年3月,屬于一圈層的錦江區與三圈層的金堂縣簽約,力爭到2015年,實現錦江區現代服務業和金堂縣先進制造業增加值“雙翻番”目標。
2012年4月,一圈層武侯區主動出擊,與三圈層新津縣合作,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一系列的不同圈層合作,在20個區(市)縣間陸續展開。更重要的是,合作不是簡單的“先發”帶動“后發”,而是根據區域特點,合理布局產業,最終實現一圈層的“轉二優三”,逐步退出制造業,加快發展高端服務業;二圈層“強二興三”,擔當起先進制造業主要承載區的發展定位,積極培育與先進制造業相配套的現代服務業;三圈層“興二優一”,大力發展有比較優勢的先進制造業,加快優化特色農業和旅游業。
隨著一汽大眾成都基地、沃爾沃成都基地相繼落戶,位于二圈層的龍泉驛區,初步形成了年產百萬輛整車的產能。龍泉驛區區委書記陳爭鳴說,龍泉驛區將產業的帶動力輻射到三圈層,在金堂建設汽車零部件加工配套園區。
共融共享:構建區域發展新格局
“從目前許多城市的經驗來看,區劃調整解決了城市發展空間的問題,成都也應該適時研究啟動新一輪區劃調整,進一步節約和優化市域空間,促進空間資源的集中使用?!背啥际邪l改委副主任陳紹充表示,新一輪區劃調整大致包括三個層面,中心城區調整,二、三圈層撤縣建區,區(市)縣鄉鎮“托管”。
有關專家認為,“三圈一體”不只是簡單的經濟概念,還涉及交通先行、產業互動、公共服務同步,將真正打破區域之間的“壁壘”,發揮“雁陣”經濟的動能。
成都市交委主任胡慶漢介紹說,從2012年開始,全市陸續啟動一批重大交通項目,從速度與效力上確保圈層融合。未來,困擾金堂、蒲江等偏遠縣(市)多年的區位劣勢將徹底改變,融入“成都半小時經濟圈”,各圈層發展將通過一條條公路、鐵路緊密相連。
實習編輯:運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