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洛陽博物館內陳列的一件東漢年間的“辟邪”大型石雕(2011年6月23日攝)。
這是陳列在河南省永城市芒碭山漢梁王博物館內的一件西漢時期的金縷玉衣(2011年7月17日攝)。
這是陳列在河南省西峽縣恐龍蛋化石博物館內的一塊恐龍蛋化石群(2012年7月7日攝)。
在安陽殷墟近鄰的中國文字博物館內,陳列著一塊刻寫有“甲骨文字”的龜甲片(2012年5月18日攝)。
據河南省文物局公布的信息,從2013年3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將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通過普查,全面掌握各類國有單位收藏保管可移動文物的總體情況,建立國有可移動文物登錄機制,為科學保護制定政策。新華社記者王頌攝
新華網河南頻道2月22日電(記者桂娟)文物大省河南日前成立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領導小組,正式啟動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以廓清文物家底和保存狀況。
從2013年3月至2016年12月,河南將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通過普查,全面掌握各類國有單位收藏保管可移動文物的總體情況,建立國有可移動文物登錄機制,為科學保護制定政策。
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此次普查將分三個階段進行,以縣(市、區)為基本單元,對各類國有單位所收藏保管的國有可移動文物的數量、類型、分布和收藏保管等基本信息進行調查,并組織專家對普查機構所調查的可移動文物進行認定。
河南是我國文物大省,根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全省有不可移動文物65519處,位居全國前列,全省館藏文物的數量也居全國首位。
河南省文物局局長陳愛蘭說,此次普查是我國文化遺產領域開展的又一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意義重大。河南省可移動文物種類豐富、數量龐大、價值突出,普查任務十分艱巨。近期將組建普查隊伍,加強業務培訓,確保普查工作扎實推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