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不鎖門vs不開門
2013年初,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了《社會心態藍皮書》,從總體上分析了目前社會心態的特點、發展態勢和存在的問題。研究表明:中國目前社會的總體信任進一步下降,人際之間的不信任進一步擴大。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認為社會上大多數人可信,二到三成信任陌生人。當被問及在國內的信任狀況時,海歸的答案也顯得并不那么樂觀?!盎貒笮睦砩蠒幸欢ǖ牟贿m應”、“比較明顯的就是離開家的時候會反復確認是不是將門反鎖了”、“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有人敲門會不敢開門”。剛剛回國半年的女海歸小戴如是說。
“不鎖門”與“不開門”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反映了兩種不同文化間“信任”的底線。已經回國多年的海歸小劉說,“其實國內與國外的差距并沒有那么大,只是剛回國的時候有點不適應而已。比如剛回國的時候仍然習慣向陌生人微笑,但是別人就會覺得很怪”。當說到這里的時候,小劉有點無奈地聳聳肩?!霸趪鴥鹊臅r候,從來都是抱著‘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不要接受陌生人給你的東西’等觀念,說不清這種觀念是如何形成的,但是電視上總是會出現被陌生人欺騙的新聞,或者自己身邊的同學也曾經有過類似的經歷,這些都讓我覺得提高警惕未嘗不是件壞事,大家都這樣?!碑斦劦竭@種差別的形成原因時,小劉說,“其實國外也有詐騙,也有偷竊,但是國外的大環境就是那樣,我覺得在那邊就是慢慢習慣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和信任方式,可能這就是差別吧?!?/p>
勇敢承認信任危機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廈門市留學生聯誼會秘書長楊廣云曾經留俄5年,在談到國內的信任危機時他說:“有一次我在俄羅斯的電車上碰到一位對中文感興趣的女士,我們就這樣認識了,然后做了二三十年朋友。這在目前的中國社會里基本不可能發生?!睏顝V云認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一方面我國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飛速提高,但另一方面在社會價值觀領域的危機也不容忽視。道德底線的下滑,社會風氣的浮躁都是造成目前信任危機的重要原因。
曾經在美國讀書工作十余年的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鄭路認為美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程度要比國內高。“我在美國留學時,快遞員送來郵購的東西,甚至包括筆記本電腦,家里沒人就會放在門口,不用擔心鄰居或路過的人會順手牽羊?!钡菤w國后,鄭路對于國內的信任狀況感覺到了擔憂和震驚。“在國外,路人對我的小孩表示友好,或問我有關孩子的一些事情,都是再平常不過的。而我現在在國內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考慮這人是否是人販子?!?/p>
留學英國的海歸白穎(化名)認為:“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國外人更傾向于把陌生人判斷為可信的,而中國人更傾向于把陌生人判斷為不可信的。這種信任危機讓我感覺很不樂觀。”
停止抱怨,從自己做起
承認國內的信任危機是第一步,海歸在體驗過海外的信任文化之后更應該發揮主人翁精神為國內社會信任的重建做出努力。
楊廣云談到,中國提醒人們互相提防的格言很多,比如“知人知面不知心”,相對而言歐洲類似的格言就不是那么多。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國內信任教育的缺失。相應的,海歸不妨多多倡導信任的重要作用,例如能夠有效降低社會運行成本,以此從觀念上影響我國的信任文化。
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邱鴻峰說:“在國內,人與人的信任度也是因人而異的,不同的人對自己的道德水準有不同的要求。首先自己做到誠信,別人慢慢也會信任你。我覺得與其指責別人,不如先做好自己?!焙w要學會調整位置和心態,停止抱怨,真正從自己做起,提升社會信任,發揮應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