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武林外傳》電影劇照
眾所周知,除了極少數個例外,中國影視業(yè)幾乎沒有延伸市場。國內娛樂大腕們也鮮有涉足這個領域的。但是,對郝亞寧來說卻不同,這才是他真正散發(fā)光芒的地方。長期以來,對于電影,院線上映才是終極目標,同時由于盜版猖獗以及電視臺的壟斷,電視版權和影碟出售通常都難有大的效益。
在這種情況下,郝亞寧把《武林外傳》看做一條魚,從他的角度,他希望能把這條魚四吃、五吃,而不是破壞性地一次“吃完”。于是,在最初創(chuàng)作的階段,他就和編劇寧財神溝通,要求編劇在情節(jié)和人物設置上為未來動漫等衍生品開發(fā)留出空間。“作為投資人、開發(fā)者、這個產業(yè)鏈的掌舵者,我要考慮的是整個品牌的運作,在什么階段做什么開發(fā),我必須有一個非常清楚的規(guī)劃。”
因此,當《武林外傳》一炮而火,郝亞寧便一步步拓展著他的產業(yè)鏈。2010年,他制作了160集的卡通版《武林外傳》,每集時間長度是電視劇版的一半,并加入了許多針對兒童的細節(jié)和元素,如小動物等。
2011年,電影版又上映。電影實際上是跟電視劇版無縫對接的“前傳”,因為用郝亞寧的話來說,之所以無縫對接,是因為它本身就是“精心規(guī)劃,而非事后起意的”。據他介紹,《武林外傳》續(xù)集正在籌劃中了。當然,第一部中的許多演員都成了大腕,已經很難讓他們都回來演續(xù)集了。郝亞寧說:“續(xù)集必須得有所不同,而不是原樣復制,不能讓大家覺得還是原來那套老東西,但是,它又應該保持原劇的一些精氣神。”
讓一部成功的影視作品孵化出更多的成功作品需要有創(chuàng)意的頭腦,甚至得有能超越自身熟悉領域的想象力。郝亞寧做到了。他把《武林外傳》帶入了更有利可圖的電腦游戲產業(yè)。因為他設計故事結構時已經考慮到不同的娛樂平臺,向游戲業(yè)進軍便屬于順水推舟了。“電視劇的流行激發(fā)了人們玩這個游戲的熱情。過了這么多年了,這個游戲依然很多人在玩,”他欣喜地說。
“《武林外傳》整個系列產品我總共投入了一億多,到目前為止,收益已達到十倍于此,”他補充道。目前,郝亞寧身兼北京動漫游戲產業(yè)聯盟的會長,這也從旁佐證了他在游戲業(yè)分量。同時,他也將產業(yè)伸向了許多全新的領域,包括舞臺劇、川劇以及木偶劇。
“我的第一步是要讓城市白領發(fā)笑,第二步就是逗小孩開心,第三步則是贏得中年觀眾,” 他解釋說。《武林外傳》的意外成功也印證了他的箴言:“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事實上,這句話是二十年前他為聯想公司想出的廣告詞,直至今天,它仍然頗有意味。
在成為廣告人之前,郝亞寧曾當過十多年的兵,憑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往上升。像許多好萊塢早年開拓者一樣,他并沒有受過任何娛樂業(yè)的系統訓練。但他有的是創(chuàng)業(yè)者典型的直覺和智慧。
“我不喜歡跟風,”他解釋說。“大家都在拍抗戰(zhàn)劇,我就不湊這個熱鬧。假設我也學他們一樣去拍,等我的劇出來,說不定潮流早就變了。”郝亞寧也不以量取勝。他說:“中國每年拍兩萬集電視劇,但只有三到五千集能被播出,其它的直接進倉庫了。如果你的公司有一部戲不能上映,那就意味著上千萬的投資打水漂了。所以我不會盲目地去拍電視劇,而是按照我的了解,為某幾個電視臺量身打造。”
除了緊隨市場動態(tài),郝亞寧還希望自己的影視作品能傳遞正能量。目前,他正籌備一部關于京劇起源的電影,名叫《徽班進京》。“上面希望我年內完成,但是,我認為一部好的影視作品是需要花時間的。匆匆忙忙是趕不出好作品的。”
盡管相比許多同行,他的作品并不算多,但郝亞寧堅持認為,一部能衍生出長產業(yè)鏈的影視劇必須擁有高品質。他的取勝之道是質重于量,當然,跨平臺品牌的意識也非常重要。“中國的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跟發(fā)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最大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就是延伸產業(yè)的缺失。如果我們能開發(fā)這個市場,今后的路就能越走越寬廣。”
(文:周黎明 翻譯:劉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