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制度創新激發全民“閱讀風”
沒有個體的閱讀,就不可能有心靈的成長;沒有“小家”的閱讀,就不可能有公民素質的集體提高;沒有“大家”的閱讀,就不可能有城市軟實力與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如何讓全民閱讀升華為全民“悅讀”?善于創新的張家港市又一次給我們帶來了驚喜。2012年11月,該市發布了全國首個覆蓋城鄉的“書香城市”建設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緊扣可量化的大綱,設置了閱讀設施、閱讀資源、閱讀組織、閱讀活動、閱讀環境、閱讀成效及保障條件等7個一級指標、44個二級指標和87個三級指標,實現了“書香城市”建設由模糊推進向科學建設的轉變。
一項制度創新,為享譽全國的文明城市增添了亮麗色彩,港城大地吹起了香氣彌漫的“閱讀風”。
角色引導激發民間“閱讀自覺”
新學期,張家港市金港鎮德積小學的“徐玲公益書屋”成了同學們最愛去的地方。
“同學們看,徐老師手上是什么書?”“《童年》”“對,高爾基的《童年》。”在金港鎮教管辦工作的徐玲雖然平時很繁忙,但還是按時來到了以她名字命名的書屋,向德積小學的同學們介紹書籍,交流讀書心得,引導孩子們的閱讀。
35歲的徐玲熱愛文學創作,陸續出版了兒童文學書籍30多部,發表文字超過300萬字,創作的長篇兒童小說《流動的花朵》榮獲了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從一名土生土長的鄉村教師,到小有名氣的兒童文學作家,在書海中不斷成長的徐玲一直關注著青少年閱讀。記者見到,書屋內擺放了11個書架,其中有兩個書架專門用于擺放徐玲的作品和徐玲推薦書籍,每個桌上還放置了玻璃架,里面夾有印制徐玲寄語和徐玲推薦書目的書簽。
“和一些同學接觸下來,他們認為,這本書對我有幫助的我就讀,對我沒有幫助的我就不讀,這是功利性的閱讀,是不健康的。”熱衷輔導青少年閱讀的徐玲現在有個新的身份——閱讀推廣人。
張家港市在建設“書香城市”,推進全民閱讀過程中,設置了閱讀推廣人這一重要角色,同時又以閱讀推廣人隊伍建設的成效作為評價“書香城市”建設的重要依據。《張家港市“書香城市”建設指標體系》有7項一級指標,“閱讀組織”作為一級指標下設了3個二級指標,包括專家指導組織、民間閱讀組織、閱讀推廣人。二級指標下又有三級指標,如閱讀推廣人下設了閱讀推廣員、閱讀推廣師。
“通過閱讀推廣人、民間閱讀組織建設,適應閱讀行為個性化、興趣化特點,是激發全民閱讀內生引導力、促進全民閱讀持續深化的根本路徑。”張家港市文廣新局局長陳世海表示。網格化公共文化服務是張家港市深層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一項創舉,每個文化網格內都配備1-2名網格文化員,如今,全市1075名網格文化員不僅是各類文化活動的主力軍,也是全民閱讀的推廣員,在傳遞信息供需、組織閱讀活動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間閱讀活躍,則全民閱讀活躍。在市區邵巷北路,有一家鬧中取靜、別具一格的文化茶座——大愛書院。這里有上萬冊書刊,涵蓋了文學、史學、哲學、旅游、養生等各個門類,不同的人群都可以在這里讀書交流、收獲知識、滋養心靈。書院的主人樊林酷愛讀書藏書,“大愛書院”因此誕生。因著書院,樊林身邊聚集了百余位閱讀愛好者。書院的常客閆超健喜愛寫作和攝影,他說,“這里就是一個心靈的氧吧,大家在一起讀書聊聊,常常不經意就會產生創作的靈感。”
“這個城市的很多角落應該有更多的像我這樣的書院,讓讀書成為更多人的一種自然生活狀態。”這是樊林的期望。今天,這種期待變成了現實的推動。張家港書香城市建設指標體系不僅將民間閱讀組織作為了一項指標,而且在這個體系下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激勵考評機制,從資金場地等方面扶持閱讀沙龍、讀書會、書友俱樂部、文學社等民間閱讀組織的發展。
“閱讀組織作為指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詮釋了‘書香城市’重在建設的理念,而不是重在評價,這也是我們這套指標體系與其他城市評價現狀的閱讀指數之間的根本區別。”張家港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芳表示。
精準服務催生品牌活動生命力
2012年4月至6月,張家港市與國內有關權威機構合作,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全民閱讀基線調查工作,形成了《2012年張家港市全民閱讀狀況藍皮書》。
從調查結果來看,張家港市18周歲以上居民的各類媒介綜合閱讀率達到89.5%,比全國水平77.6%高出約12個百分點,但從閱讀體量的大小來看,“77.3%的市民認為自己的閱讀量比較少”、“38.7%的居民認為應該增加閱讀活動的種類,讓更多的人真正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去”。
根據全民閱讀基線調查結果,張家港市邀請國內10多位專家學者展開研討,反復修改完善的“書香城市”建設指標體系將閱讀活動作為一級指標,按照不同人群、年齡、愛好等設置個性化的閱讀活動,有效地將社會差異化需求與閱讀品牌建設相結合。
在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楊舍鎮)拆遷安置小區——徐豐小區,這里的“快樂小書房”受到了社區媽媽們的青睞。每周三下午3點,社區里的媽媽們帶著孩子們在社工的幫助下一起看書、聽故事、做游戲,“快樂小書房”親子閱讀將大家融洽地聯系在了一起。在“快樂小書房”里,不僅有書籍,還有圖文并茂的繪本近500冊。社工姜潤說,“繪本可以讓孩子進入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不僅可以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和理解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勇敢、自信、友愛的一種精神。”
社區居民劉春敏幾乎每周都要帶著寶寶來這里。和孩子交流3分鐘,擁抱30秒,然后由社工引導開展親子閱讀30分鐘,最后再穿插3個親子小游戲。劉春敏發自內心地感慨,“媽媽們在一起帶著寶寶親子閱讀,氛圍和家里大不一樣,通過學習交流,我學到了不少科學的育兒經,看著寶寶越來越懂事,真的很開心。”
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閱讀需求,設計適應差異化人群的閱讀活動,才能打造出一批各具特點的閱讀品牌,以“個性閱讀”催生品牌活動的長久生命力。張家港市根據社會需求,在“書香城市”建設指標體系中設置了領導干部“品讀好書、爭當先鋒”閱讀計劃、嬰幼兒“寶貝啟蒙”行動、兒童“幼兒啟智”行動、青少年學校“紅讀”活動、新市民“家在港城”閱讀計劃、殘疾人“陽光驛站”計劃、“夕陽紅”閱讀計劃等閱讀活動的量化指標,以此為導向,打破原本閱讀活動“天下大同”的同質化傾向。
今年77歲的湯漢民是慶豐社區“夕陽紅”讀報小組的發起人之一,“終身讀書,書伴終身”,這是湯漢民的人生格言。退休之后,湯漢民組織社區內的退休干部、老教師、老工人等成立了讀報小組,每月的8日、18日、28日開展讀報交流活動,同時不定期舉辦講座、研討會、征文等各類閱讀推廣活動。
老人們書讀得多了,覺得自己還能干更多的事情,于是以“讀書”為媒,辦起了“校外輔導站”。老湯去圖書館了解書籍資源并記錄下近100種精彩書目向學生們推薦,還不時地組織學生開展德育座談,“銘記抗戰歷史,弘揚民族精神”、“學習雷鋒精神”等一個個主題教育活動相繼舉辦。“湯爺爺有很多好書當做獎品獎給我們,還教會了我很多看書的好習慣,例如,有些推理書可以先從后面看起,還有的書可以是交叉閱讀法。”社區里的趙佳慧小朋友顯然從湯爺爺這里學到了不少閱讀技巧。
“閱讀的主體是人,從個人角度來看,閱讀是個人行為,但是從社會層面來看,魅力十足的參與方式也很重要,通過活動分解等方式吸引更多人參與,才能真正使城市的書香氣息更加濃厚。”張家港市文廣新局局長陳世海表示。
便捷平臺保障城鄉文化服務均等
走進張家港市永聯村圖書館,許多人無法相信這是一個村建設的圖書館。1500平方米的圖書館內,分設服務區、期刊區、藏書區、閱覽區以及擁有50多臺電腦的電子閱覽區。館內收藏了社會科學、政治法律、文學藝術、農技百科等22大類約30000冊圖書。
永聯村因永鋼集團的發展帶來了大量外地職工,根據對外地職工所在省份統計,圖書館特意征訂了《安徽日報》、《河北日報》《新疆日報》等21種省級機關報,“看報、上網都方便了我們了解家鄉的情況,這里是我們的精神家園。”這是外地職工一致的看法。
在張家港,遍布城鄉的閱讀設施為“書香城市”建設打足了底氣。市文化中心新建面積達15000平方米的圖書館新館,在全國縣級市中率先建立少兒圖書館。全市圖書館館藏圖書達人均1.1冊(按常住人口計算)。以市圖書館為核心館,以鎮(區)、辦事處圖書館為分館,城區社區、鎮村(社區)基層綜合信息服務站為服務點,流動圖書車為補充,構建了資源共享、統一采編、統一檢索、一卡通用、通借通還、覆蓋城鄉的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在全省率先建立圖書流轉中心。2011年,張家港市完成了以農家書屋、社區(村)圖書室、黨員遠程教育、文化共享工程基層點、公共電子閱覽室為基礎的“五位一體”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站建設,率先在全國實現了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全覆蓋。
張家港市以“書香城市”建設帶動公共文化設施、資源、服務的建設,其指標體系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覆蓋城鄉”,而不是片面的針對城區。在15個硬性指標中,有13個集中在閱讀設施的建設上,其中包括鎮圖書館設置率、城鎮社區閱讀活動站設置率、文化共享工程鎮(村)基層服務點設置率等須達到100%。
文化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教授李國新評價,“該體系是落實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大創新,在全民閱讀評價方面具有填白意義,充分體現了政府主導下的公共文化服務普惠均等、城鄉一體化的核心理念。”
在按照指標體系要求提升閱讀設施建設水平的基礎上,張家港市注重閱讀設施資源的綜合服務能力,通過設立體系化的閱讀平臺,同時關注城鎮書店、報亭設置率和消費情況等消費性閱讀指標以及人均每年新增藏書、網絡閱讀平臺、移動閱讀平臺點擊率等指標,突出強調整合集成各類設施資源,建成設施網絡體系,提高資源設施的覆蓋率和輻射力、服務力。
目前,張家港市正利用社區閱讀資源,以社區學齡前兒童及家長、青少年讀者、老年人讀者以及新市民為重點服務對象,按照咨詢服務、親子閱讀、數字閱讀、報刊閱讀、預約借書及交流分享劃分功能板塊建設社區閱讀活動站,為居民提供集“閱讀學習、閱讀討論、閱讀活動”于一體的“一站式”閱讀體驗服務。目前,首批試點建設9家社區閱讀活動站,并將逐步完善全面推廣。
投資470萬元的“數字圖書館”列入2013年實事工程,建設“全民學習網”打造全民閱讀信息交流平臺,推廣“無線張家港”手機客戶端等現代閱讀形式,張家港致力“閱讀便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市民加入到全民閱讀活動中。
“愛閱讀,愛思考,是一個城市寶貴的文化品質。但是,城市書香靠‘聞’是‘聞’不出來的。只有通過科學的考量,才能帶來全民閱讀模式、活動、評價的轉變,真正提升城市的軟實力。”張家港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芳說。
有書香的城市,有閱讀氛圍的城市,是令人向往的美麗城市。在“書香城市”建設指標體系的導向和發力下,張家港市將不斷攀上新的文明高度。(記者周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