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是損人不利己
歐美變著花樣擠壓中國企業,其結果只能是損人不利己。
今年6月初,歐盟將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案做出初裁。如果判中國輸,中方將損失很大。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副部長崇泉表示,此次光伏產品雙反調查案無論從涉案金額、產業類型還是從影響面看,都是前所未有的。首先是涉案金額大,據初步測算,光伏電池產品涉及中國企業200多億美元的出口,占2012年歐盟對華貿易救濟調查案件涉案金額的70%以上。其次,該案影響的是清潔能源這一世界戰略性新興產業。嚴重影響了我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該案涉及中國光伏產業的大量就業,初步統計將影響超過40萬的就業人口。
歐盟折騰一番,對自己而言是“丟了西瓜撿到芝麻”,因小失大。歐盟平價太陽能聯盟(AFASE)發言人認為,對華雙反將對歐盟大多數光伏企業的盈利和發展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這一影響包括就業、拖延平價上網實現的步伐、市場萎縮等。
AFASE支持的調查報告顯示,盡管施加懲罰性關稅會在歐盟新增一定數量的工作崗位,但遠遠不足以平衡流失的工作崗位。若在2013年開始征收懲罰性關稅,在三種不同關稅情景下的結果是,沒有新增工作崗位;新增1.5萬個,同時失去21.47萬個;新增4.1萬個,同時失去23.48萬個。另外,在35%的懲罰性關稅下,歐洲光伏企業將損失一半的市場訂單。
要讓制裁付出代價
面對歐美國家連續不斷的打壓,中國方面決定積極應對。華北制藥已發表聲明稱,此次判決嚴重違背了庭審所展現的事實,對公司的名譽和其他合法權益造成了嚴重的損害。對此判決結果公司堅決予以反對。就美國禁止采購中國IT產品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回應稱,有關法案以網絡安全為借口,對中國企業采取歧視性措施,這無助于中美雙方的互信,也對兩國經貿關系造成干擾。
對于歐盟的判決,崇泉表示,歐盟正在進行的對華光伏產品雙反調查仍在調查程序之中,中方各項應訴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方始終不會中止和放棄與歐方通過磋商解決爭端的努力。一旦發現歐方在調查中有任何不符合WTO之處,中方將及時開展政府交涉并保留訴諸WTO爭端解決機構的權利。崇泉稱,光伏產業涉及中方重大利益,呼吁通過磋商解決問題,如果歐方一意孤行,堅持對該產品設限,并嚴重損害中國企業利益,中國政府將采取一切措施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歐美為實現自己利益最大化,會隨時對中國企業采取貿易保護措施,對此,我們要表明自己的態度,積極采取應訴和反制措施,讓他們在采取‘雙反’前有所顧忌,要讓他們知道制裁中國企業后會付出多大的成本,將產生什么嚴重后果”,白明表示,總之,不能讓他們在制裁中國企業后無任何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