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針對香港慢性疼痛患者的新研究提示,減輕疼痛帶來的精神挫敗感可預防嚴重的抑郁癥、焦慮癥及其對日常活動的干擾。
精神挫敗的概念與創傷后應激障礙在以往的研究中被關聯了起來,但這項新的研究則將其應用于慢性疼痛的經歷。
精神挫敗發生在當疼痛病人將其疼痛視作“敵人”的時候,而這個“敵人”接管了他們的生活,并剝奪了他們的自主性和個性。
這項發表在《疼痛臨床雜志》上的研究分析了生活在香港的3組人——他們是罹患慢性疼痛并尋求專科治療的患者、罹患慢性疼痛但不需要專科治療的患者及患有急性疼痛的患者。
慢性疼痛患者報告了在不同的部位會感到疼痛,而這2組人中的大多數將背痛認作是其主要的病痛。
研究人員通過參與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諸如“由于疼痛我感到自己整個人被毀了”和“我感到屈辱而且我內在的尊嚴感正在消失”等表述來對精神挫敗的層級進行了監測。
當對2組患有慢性疼痛的人進行比較時,那些尋求專科疼痛治療的人比那些無需這種治療的人有著更高層級的精神挫敗感。有慢性疼痛的2組患者都比急性疼痛組的患者有著更高層級的精神挫敗感。
這項研究還發現,因為疼痛而有精神挫敗感的人還報告了更嚴重的抑郁癥和焦慮癥,以及其日常生活更可能受到疼痛干擾。
該香港研究的發現反映了較早時候在英國進行的研究,這些研究提示精神挫敗感在各種文化中都是常見的。
這項“精神挫敗預測香港患有慢性疼痛的華人的痛苦感和能力喪失”的研究發表在《疼痛臨床雜志》上,主要作者是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心理系的Nicole Tang博士。(記者 劉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