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禽流感病毒致人感染,世人關注。禽流感病毒屬甲型流感病毒,病毒感染人體,需要運用抗病毒藥物?,F有的抗病毒藥物是否有效?人類掌握的藥物是怎樣抗擊病毒的?
流感病毒是一種核糖核酸(RNA)病毒,分為甲、乙、丙三型,致病的主要是前兩型。甲型流感病毒根據表面蛋白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的結構及其基因特性又可分成許多亞型(乙、丙型沒有亞型),至今已發現的血凝素有16個亞型(H1-16),神經氨酸酶9個亞型(N1-9),二者的不同組合就形成很多亞型,例如2009年大流行、曾被稱為豬流感的是變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過去我們常說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H5N1流感病毒,現在的H7N9流感病毒曾在鳥類中有過爆發流行,出現在人類則屬首次。
甲型流感病毒在包膜上還含有一種結構,稱為M2離子通道。按作用靶位現有抗流感病毒藥物有兩類:1.M2離子通道阻滯劑,使病毒不能脫去外殼,從而中止復制過程。乙型流感病毒沒有該離子通道蛋白,故該類藥物僅對甲型流感有效。2.神經氨酸酶抑制劑,阻止病毒由被感染細胞釋放和入侵鄰近細胞,減少病毒在宿主體內的復制,切斷病毒擴散鏈,對甲、乙型流感病毒均具活性。
M2離子通道阻滯劑主要有兩個代表藥物,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均適用于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早期應用能縮短病程,減少病毒排出,降低傳染性,但神經精神和消化道不良反應多。
M2離子通道阻滯劑目前最大的問題是耐藥率高,國內外均如此,而在我國問題更突出。國外對甲型流感病毒株的耐藥監測始于1991年,1994-1995年,H3N2病毒對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耐藥率為0.4%,2003-2004年增至12.3%。國內研究顯示,H3N2病毒1989-1999年沒有發現耐藥,2002年耐藥比例3.4%,2003年上升到56.0%,2005年上升到77.6%;另一項研究2004年流感病毒對金剛烷胺耐藥率為73.8%。嚴重的問題是耐藥的病毒保持良好的遺傳特性,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在實驗室用金剛烷胺與甲型流感病毒共同孵育,經過幾次傳代即可出現耐藥,提示耐藥與用藥過多相關。在我國,M2離子通道阻滯劑廣泛地與治療普通感冒的化學藥或中藥制成復方制劑,導致抗流感M2離子通道阻滯劑這類藥物被過多和不恰當使用;此外,在雞肉中檢測出金剛烷胺,提示雞飼料中添加了抗流感藥物。如此不合理和濫用這類藥物,必然導致耐藥率攀升。
神經氨酸酶抑制劑主要有扎那米韋、奧司他韋、帕拉米韋。扎那米韋與奧司他韋可使流感急性癥狀的持續時間縮短,并發癥發生率降低,患者提前1-3天恢復正常活動能力。扎那米韋以粉霧劑吸入給藥,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病毒感染部位,不良反應較少,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但有哮喘等基礎疾病的患者要慎用,7歲以下兒童難以掌握吸入方法,不能使用。奧司他韋為口服劑型,批準用于1歲以上兒童和成人,耐受性良好,沒有嚴重不良反應。帕拉米韋最近在我國已批準生產,靜脈用藥,不良反應少,適合用于重癥流感搶救治療,以及吸入與口服給藥困難的病人抗病毒治療。
前些年美國曾有報道季節性甲型流感病毒(H1N1)對奧司他韋耐藥率較高,但近兩年來已顯著改善,而且奧司他韋耐藥株對扎那米韋仍然敏感;其他類型流感病毒包括季節性甲型流感病毒(H3N2)、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對奧司他韋和扎那米韋都很敏感;H5N1禽流感病毒對這兩類藥物很敏感,推測新的H7N9禽流感病毒也是敏感的。
抗流感藥物治療的關鍵是早期,即癥狀出現36-48小時內用藥效果好。因此,當前流行季節,人們如有發熱、頭痛、肌肉酸痛,或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干咳等呼吸道癥狀,應當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在醫生指導下正確、合理治療。
何禮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