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5月23日,北京外國語大學面向青年教師舉辦的“麗澤書友會”第一期活動在北外公共外交研究中心會議廳舉行。本期活動主題是:解讀幸福的方法——哈佛大學公開課《幸福的方法》心得交流會。
北京外國語大學知名校友、博聯(lián)社總裁馬曉霖,北外黨委副書記文君,北外黨委宣傳部部長趙宗鋒及學校二十多名青年教師代表參加了讀書交流。與會教師結合《幸福的方法》一書的主旨、特點和研究方法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交流。大家認為:東西方的幸福觀雖然有著某些差異,但在幸福是什么、如何獲得幸福以及如何把追求個人幸福與建設幸福的社會相結合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共通之處;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背景下,北外人只有將個人幸福與社會意義相結合,把個人夢想的音符融入到北外夢、中國夢的交響樂中,才能奏出更加動人的樂章。
英語學院劉琛老師從中國文化視角分析本書。她認為,對于幸福的方法,中西方的認識和理解是一致的,這一點在文化價值觀和范式方面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夢背景下的北外夢就是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為“讓中國更多地了解世界,讓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國”貢獻心力。歐洲語言文化學院董希驍老師結合個人經(jīng)歷談了他對幸福的理解以及中國傳統(tǒng)思想與《幸福的方法》一書的異曲同工之處,認為中國夢實際上是“發(fā)展之夢”,這個夢應該從單純的經(jīng)濟發(fā)展延伸到政治、文化、社會、環(huán)境的全面和諧發(fā)展。國際關系學院周鑫宇老師談了《幸福的方法》一書對自己在教學、學術研究和個人追求幸福過程中的影響。他認為,超越當下的困境去追求遠大的目標,有助于增強人的幸福感,而一個個地突破當下的困境,也是提升個體幸福體驗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如果每一個人都幸福了,中國夢就能實現(xiàn)了。高級翻譯學院姚斌老師就引導學生在追求幸福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談了體會,他認為,積極心理學是連接學術成果與日常生活的橋梁,讀完本書后,不僅要反思,更應該通過堅持運用書中提供的方法來獲得幸福。
馬曉霖校友在發(fā)言中談到,掙扎、困難和挑戰(zhàn)都是豐富的生活不可或缺的,但如果找到使命感,就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文君副書記也參與了討論,并結合自己的工作生活經(jīng)歷與大家分享了讀《幸福的方法》一書的體會。趙宗鋒部長認為,中國夢和個人夢是緊密關聯(lián)的,如果缺乏個人的幸福體驗,這樣的夢想是不完整的,實現(xiàn)夢想也是行不通的。他介紹了舉辦書友會的初衷,認為應該關注青年教師這一知識群體的精神需求,傳遞人文關懷,積極創(chuàng)造雙向、互動的交流機會,使大家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共同提高,豐富自己。
麗澤書友會將長期舉辦活動,以“搭建交流平臺、創(chuàng)建文化品牌、傳承學人使命”為宗旨,助力“卓越北外、和諧北外、魅力北外”建設,努力在實現(xiàn)北外夢的過程中發(fā)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