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外發布《2012年昆明中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情況報告》白皮書。白皮書內容顯示國際知名企業微軟蘋果等外企在昆明告知識產權侵權案不斷增多,并呈現復雜多樣、國際關注度高的特點,去年該院共受理10余起涉外侵權案件,其中微軟、蘋果以侵害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起訴了多家大中型企業。而在被告的中國企業中,勝訴者甚少。
筆者就近年來國內涉及到國際知識產權的民事、刑事案件以及涉商標刑事案件大幅增加的特點,采訪了宏景國際教育總裁郭耀偉先生,他是中國政法大學法務會計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從事中國專業人才國際化教育10余年,一直強調在法律領域,我國國內人才必須加強對涉外知識的學習,才能在全球化的時代更好的維護中國企業的權益。
郭耀偉先生(右1)與加州律協考務部門負責人會面
郭耀偉先生對昆明涉外知識產權案件呈現的態勢有著獨特的看法。他指出,在過去的一年內,微軟、蘋果國際大型企業正式起訴的各為3件,而在整個云南地區,他們也發了不少律師函。可見,隨著對外經貿與技術合作的加強,國際企業對自主創新成果的保護意識已經不僅局限在本國,對于其產品在境外遭受的侵權類行為,均會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在昆明,涉外訴訟已經從最初的影視劇、歌曲著作維權轉向全面的著作維權。但非常遺憾的是,多數當地企業接到法院通知后,并不十分重視,甚至不積極配合調查,凸顯產權意識的淡薄。
郭耀偉先生認為,隨著我國對外經濟合作日益深化,各地國際經貿來往增多,知識產權領域的案件不斷增多。由于本土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規則了解甚少,在知識產權爭議中常處于被動狀態,也明顯缺乏運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準備和經驗,面對涉外知識產權保護案件,往往是茫然無措。而眾多跨國公司則將知識產權保護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利器,在世界范圍內大量申請專利,并且利用其專利特權限制、排斥甚至打擊當地企業的發展。
要想改變現狀,企業應積極學習國際知識產權保護經驗,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并了解外企知識產權動態,盡量避免侵權行為發生。更重要的是,要積極引入懂得國際規則的法律人才,在專業技術研發和推出階段就進行全方位的法律層面跟進,避免引發侵權糾紛。除了加強國際法的學習,國內法律專業人才還應深入了解中國的最大的貿易伙伴美國的法律,由此不僅在與微軟蘋果等美國企業巨頭交手時有充分的準備,還能積極維護本土企業自身的權益。目前國內涉外專業法律人才的缺口非常大。郭耀偉先生早在2007年就預見到了這一需求,經過積極的籌備與推廣,宏景國際教育的美國律師課程于2009年在香港正式開課,截至2012年底,已有數十位考生通過。而在中國內地,郭耀偉先生認為上海等一線城市當前對涉外律師的需求最為明顯。他指出,據可靠數據調查,去年上海涉外涉港澳臺知識產權案件數量顯著增加,國外及港澳臺當事人勝訴率超過80%,一方面,顯示了我國對境外主體的司法公正,另一方面,也表明境內主體由于缺乏相關專業的法律人才,致使在訴訟中常常處于劣勢地位。因此在2012年,宏景選擇上海作為中國內地首個美國律師課程(USBAR)實體培訓點,經過不到一年的發展,北京、深圳等地區的美國律師課程也相繼開展。目前為止,宏景國際教育是國內唯一提供美國律師課程的高端專業培訓機構,其視野和前瞻性遠遠領先于其他同類型教育機構。此外宏景國際使用的IPAD學習軟件+面授培訓課程+網絡復習課程+紙質教材的有效搭配,使得考生能更充分地利用時間,根據自身條件選擇不同載體進行學習,以達到最佳備考狀態。
同時,郭耀偉先生表示,近幾年來,中國的對外投資,每年約以50%的速度遞增,中國在國際上的并購速度位居全球第二。然而,涉外法律服務人才的數量卻遠遠達不到高速發展的需求,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些城市,國外律師事務所占了很大的市場份額,在中國高端商務法律市場占有壟斷地位。同時,由于缺少通曉專業法律英語的工作者,近64%的涉外案件無人問津,82%以上的法律工作者只有單一的國內法律知識背景。可見,國內律師若想進入涉外律師這一領域,應及早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用國際高端法律資格如美國各州律師執業資格作為專長證明,為自己的職業生涯鋪設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