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4日甘肅省政府新聞辦舉行2013(癸巳)年甘肅省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新聞發布會。會上,天水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彭鴻嘉介紹了有關情況,并與天水市副市長霍衛平共同回答了媒體記者的提問。
據悉,2013(癸巳)年甘肅省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將于6月22日在天水市伏羲廣場舉行,至今已成功舉辦了23屆。
彭鴻嘉介紹說,自古以來天水就有祭祀伏羲的傳統,早在春秋時期秦文公十年(公元前756年)就在渭水流域用三牢之禮祭祀伏羲。自秦漢至明清,伏羲作為三皇之首,祭祀不斷,相沿成習。明代的時候,天水伏羲祭祀形成定制,分為一年春秋兩祭,程序嚴謹,祭文由禮部制定,制禮作樂,場面十分壯觀。1988年“羲皇故里”天水在挖掘歷史文化遺產的基礎上,恢復了歷史上的公祭伏羲典禮,由市人民政府主辦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2005年開始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升格為由甘肅省人民政府主辦,至今已成功舉辦了23屆。經過二十余年的努力,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已發展成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十大節慶”活動之一,榮獲2010中國節慶產業金手指獎?十大民俗類節慶?最具文化傳承獎,公祭伏羲大典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為甘肅省獨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已經成為天水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增進了解的盛會,成為展示形象、廣交朋友的重要平臺。同時,通過節會的舉辦,推動了文化、旅游等產業的發展和城市建設及管理水平的顯著提升,進而推動了全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彭鴻嘉還介紹說,今年2月19日,國務院正式批復甘肅省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這是甘肅繼蘭州新區之后,又一個國家層面的戰略平臺。按照國家關于甘肅發展的戰略定位和建設文化大省的總要求,甘肅省在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中確定了圍繞“一帶”,建設“三區”,打造“十三板塊”(簡稱“1313工程”)的工作布局。甘肅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天水是“三區”中始祖文化的核心富集區,公祭伏羲大典正是始祖文化的具體形式和傳承載體。舉辦公祭伏羲大典對于深入挖掘我省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增強甘肅文化社會影響力、提高甘肅知名度,做大做強伏羲文化品牌、弘揚伏羲文化,彰顯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進文化認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十八大精神,大力推動甘肅省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提升甘肅乃至天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今年6月22日上午9時50分在天水市伏羲廣場舉行2013(癸巳)年甘肅省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其主要議程包括:奏樂、擊鼓鳴鐘、恭讀祭文、樂舞告祭、敬獻花籃。今年的公祭伏羲大典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特點:一是祭祀規格進一步提高。公祭伏羲大典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中國僑聯和甘肅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甘肅省文化廳、天水市人民政府承辦;二是祭祀規模進一步擴大。屆時將邀請國家有關領導人,港澳臺政要、港澳臺知名人士,國家有關部委領導(包括主辦單位領導),全國各兄弟省、市、自治區有關領導,甘肅省四大組織及省軍區領導,關中—天水經濟區六市一區和陜甘川寧四省十五方以及甘肅省各市、州黨政代表,世界著名華人社團組織,港澳臺代表,國內文化名人及知名專家學者代表,經濟界重點客商(企業財團、商會)代表,旅游團體等方面的代表2000余人及我市各界群眾代表共約2萬人參加祭祀活動;三是宣傳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今年,為擴大宣傳影響力,邀請中央、境外、省內外主流媒體對典前、典中、典后進行強有力的系列宣傳報道。央視4套、甘肅衛視以及人民網、新華網、中新網、中國甘肅網、甘肅人民廣播電臺、天天天水網、天水廣電網、天水在線等10多家中央、省、市媒體對伏羲公祭進行現場直播。
6月21日—24日,同時舉辦第二十四屆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主要內容包括卦臺山民間祭祀太昊伏羲典禮、精品旅游線路推介及簽約活動、中華始祖文化研討會、中央電視臺《走遍中國》欄目?羲皇故里行—“伏羲文化”專題片拍攝活動、臺灣客商及新疆甘肅商會重點客商項目考察洽談活動以及《一畫開天》大型舞劇、演出秦腔名家匯演、羲皇故里美術書法精品展、天水市博物館邀請文物精品展等文化展演多項活動。
辦好2013(癸巳)年甘肅省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第二十四屆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為了加強對節會工作的組織領導,靠實工作責任,天水市成立了2013(癸巳)年甘肅省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第二十四屆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組委會,組委會下設辦公室、伏羲大典及文體活動部、旅游活動部、新聞宣傳部、安全保衛部、接待交通部。目前,各項籌備工作進展順利,進行有序。(記者 薛朝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