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 神十”順利飛天,繼續“九天攬月”的“太空夢”的同時,“蛟龍號”也順利潛海,繼續 “海洋夢”。雖然中國在航天事業上相繼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空間技術相比仍然存在相當的差距。相比較而言,本次“蛟龍號”下海,中國再次創造了世界同類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紀錄,實現了中國深海技術的突破和跨越,使中國真正進入全球載人深潛的第一梯隊,標志著中國的載人深潛事業也由試驗階段進入應用階段,表明中國海底載人科學研究和資源勘探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必將有力地推動中國科技事業的巨大進步。許多人認為,“蛟龍號”下海比“ 神十”飛天意義更為重大,因為,“蛟龍號”下海可為中國未來開發海洋資源提供技術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蛟龍號”的潛海行動,國際上存在兩種聲音,一種聲音認為中國的深潛技術遠不及美歐等國的技術,似乎中國的深潛技術比一些國家的落后很多;另一種聲音認為,中國發展海洋深潛技術,目的在于“搶占”世界海洋資源,甚至認為中國的目的是為了發展潛艇和深海軍事技術,并為此而“憂心重重”。這兩種觀點表明,一些國家要么是對中國的基本國情、民族文化和國家戰略的漠視,要么就是對中國和平發展存在根深蒂固的偏見和別有用心的敵視。
如果客觀理性地分析中國當下的困難,不難發現,對于一個人均資源相對貧乏而資源需求不斷增加的快速發展的大國而言,中國發展深海技術,是中國快速發展的戰略需要。了解中國國家戰略的外國人士應該十分清楚,中國的當務之急是發展經濟,對資源和能源的需求十分龐大,開展深海勘探,可為未來開展深海資源開發提供技術儲備。因此,“蛟龍號”再次進行深潛試驗,并不像那些擔心甚至敵視中國的人士所臆測的那樣,有可能是在為發展海洋軍事技術而做試驗,盡管“蛟龍號”深潛所取得的技術可以用于發展海洋軍力。實際的情況是,中國正在致力于發展經濟,著力解決國內民生問題,正在充當世界經濟復蘇的引擎,正在扮演“世界工廠”的角色,從而形成了巨大的資源需求缺口。巨大的資源需求缺口迫使中國不得不開始重視海洋、勘探海洋、開發海洋,這既是中國的必然之舉,也是無奈的選擇。
因此,只有那些熟悉中國具體國情和當下困難的人士,才會理解中國為什么不斷加快發展開發海洋資源的技術。特別是,中國南海和東海擁有豐富的資源,但中國與這些海域的周邊國家存在爭端,因此,即便中國對海洋資源如此需要,卻沒有在這些有爭議的海域開發本該屬于自己的海洋資源,而是在國際上無爭議的海域和國際法允許的深海從事資源勘探和開發,這難道不是中國和平發展的真實寫照嗎?最近,習近平主席在與奧巴馬總統會晤時講到,中國不與其他國家搞沖突、搞對抗;要堅持做伙伴而不是做對手;要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包容互鑒、合作共贏。中國既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這就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作風。相對于那些無端猜忌中國、肆意抹黑中國、不斷挑釁中國、刻意圍堵遏制中國的國家而言,誰對誰錯,一目了然!
根據以往的經驗,“ 神十”順利飛天和“蛟龍”成功潛海,一些國家和對華敵視的人必將制造新一輪的“中國威脅論”。事實上,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現在的情況是,中國的能源安全、軍事安全、技術安全面臨巨大威脅。之所以會出現這種黑白顛倒的謬論,根本原因是某些國家不愿意看到中國和平發展,某些國家的軍方和有軍方背景的智囊為了自身的利益,在其強勢媒體和信息霸權的助力下,置事實于不顧,炮制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來欺騙世界。這些智囊研究機構炮制謠言、混淆視聽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從政府和軍方拿到更多的科研經費,軍方也為了從國會獲取大量軍費而肆意歪曲事實,制造輿論,謀取私利。因此,客觀的事實是,中國沒有威脅別人,而是中國被拿來作為一個說事的由頭而已!
另一方面,一些與中國存在領土或海洋爭端的周邊國家,也罔顧事實,不僅制造所謂的“中國威脅論”,而且置中國的克制忍耐于不顧,刻意挑起事端,誘使中國出手來印證“中國威脅論”。對此,中國表現出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高風亮節,這是中國在用事實讓世人明白,中國并沒有威脅到任何人,恰恰相反,是一些國家威脅到了中國,只是中國比較克制而沒有發生沖突而已。試想,如果中國也像這些國家一樣,不顧及其他國家的利益和感受,必然為了解決資源緊缺的問題而就近開發近海資源,絕不會舍近求遠去發展深潛技術,這難道不是克制忍耐與和平友好的表現嗎?
雖然中國一再強調自己的深海技術是和平的科學勘測,目的是在未來能夠解決中國資源緊缺的問題,但是,一些人仍然會利用中國參與國際競爭以及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爭端來渲染“中國科技威脅論”、“中國能源威脅論”。其意圖無非是丑化中國的國際形象,這種拙劣的手段是一種“賊喊捉賊”的表現,實在缺乏造謠的技術含量!因為中國面臨的一個鐵的事實是:中國對于海洋資源需要的緊迫性遠遠大于對于海洋軍力特別是對深海軍事技術需要的緊迫性。對此,并非專家的世界人民并不清楚中國的戰略意圖,如果任由一些國家通過發達的新聞媒體以及所謂的智囊研究機構有意抹黑中國,最終受害的必將是中國。在這一問題上中國應該有所作為,積極主動地做好輿論宣傳工作,向國際社會明示中國為何要讓“蛟龍號”下海,最終從輿論上徹底揭穿某些國家肆意抹黑中國的無良企圖。(作者 鞏建華 李剛 廣東海洋大學海洋政治與戰略研究室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