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眾路線”這個概念。群眾路線,顧名思義: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三個基本方面之一,是中國共產黨最根本的工作路線。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的制勝法寶,要在新形勢下發揚光大,要帶領群眾發展致富,把解決好群眾的利益問題作為堅持群眾路線的重要內容,維護好群眾的合法權益。
從小到大,一直學習黨的知識,群眾路線也一直是重點,只不過總感覺有點距離感,沒有能真正理解它的含義。進入大學之后,已然變成肩負責任的大學生,成為即將接班的主人翁,開始走向社會,在實踐中真正領略到群眾路線的含義與內涵,自己也慢慢成為其中的一份子,體驗為群眾服務的滋味。
大學開始,學院開展“黨員教師進宿舍”的活動,每個宿舍都有相應的黨員老師關注學習與生活。雖然老師平時工作忙,但是他們還是會抽出時間和我們交流溝通。大學生大多已經成年,具備獨立的思維和性格,老師們則會選擇以朋友的方式和我們一塊聊未來,聊學習,聊生活,我們受益匪淺。
記憶猶新的是,端午節假期較短,很多省外的同學回不了家只能在學校過節。而這個時候老師們卻“從天而降”,帶著粽子和禮物和同學們一塊過端午節。他們大多從家里趕過來,用自己親手包的粽子為同學送上一份親切的關懷與問候。雖然離家千里,但是熱騰騰的粽子讓我們很是感動,也謝謝老師這份關心與愛護。
大二學年有一次外出社會實踐的經歷,全班集體下鄉進行為期一周的社會實踐調查。消息一下來,班里的黨支部就忙活起來了。各位黨員和積極分子在一塊討論,如何讓這次實踐更加成功,更加有聲有色。最后大家商量討論出幾個板塊:
一. 提供生活服務。黨員和積極分子負責為全班同學買水,備上常用的藥以備不時之需。每天晚上查宿舍,負責大家的安全問題。
二. 先鋒帶頭作用。黨員和積極分子在社會實踐中,要準確把握自己的角色,做好本職工作,為自己所在的團隊多多努力,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促成社會實踐的成功。
三. 進行宣傳和調查。由于本次實踐的選題很多涉及基層群眾的根本利益問題,比如新農合問題、農民工問題、農村教育問題等。黨員要實地調查和了解黨的政策的實施情況和處境,為黨提出建議,履行黨員的義務和權利。
社會實踐真正開始的時候,我們所計劃的這些真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學們紛紛表示服務很貼心。在實踐中,我們也獲得了第一手的資料,寫出來詳實客觀的調查報告,也提出了我們的意見和建議,希望這些微不足道的努力能夠讓大家更加了解基層群眾的生活狀況,社會能更加關心群眾,為群眾利益而奮斗。
身在黨的群眾路線中,每個人都是受益的一份子,同樣也是應該做出努力的一份子。特別是我們這些大學生,作為正在崛起中的主人翁,你,我,他都應該將群眾路線更好地傳承下去。(網友 許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