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流傳到溫嶺的此類謠言,7月29日,溫嶺市疾控中心表示,這是網絡謠言,民眾不要相信,一旦有重大的疫情發生,省衛生廳會進行權威發布。
在此期間,多家媒體以及各地相關部門均對此作出辟謠,但是,事情并未隨著各地的辟謠而平息,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
據悉,謠言從4月7日由樂清開始傳播,涉及城市有蘇州、深圳、東莞、南寧、昆明等城市。
記者發現,從6月8日到8月7日,幾乎每隔一兩天就會有相似的版本在各地出現。
是謠言,為何還有那么多人在傳?是謠言,為何還有那么多人在傳?而且持續時間長達四個月之久。
一位網友告訴本報記者:“這些傳聞主要是告誡大家潔身自好不要再去足浴城、KTV和夜店,轉了也沒有壞處。”
記者就此采訪了蘭州大學社會學教授黃少華,黃少華說,網絡謠言的傳播首先是切合了人們的某種心理,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就比如說,有些人就是想借著這個消息來建議取締非法娛樂場所,所以他就不管消息本身的真實性,因為他的目的達到了。”
黃少華表示,發達便利的社交工具,也為謠言迅速傳播提供了土壤,很多傳謠者無意通過搜索等技術工具查證信源,也無意懷疑違背常識和邏輯的東西;再者,部分能分清謠言的“智者”故意傳播,只為娛樂。當然還有一些人為了提高自己的名氣或者增加粉絲,而肆意傳播。“由于網絡傳播的便利,好多舊的東西很容易被人拿出來繼續傳播。”
近年來,有關艾滋病的謠言層出不窮,早在2008年,網上就已經開始流傳關于“吃燒烤會傳染艾滋病”的謠言,當年4月21日,新疆當地政府就為此事進行了澄清。到如今此類流言傳播仍在繼續,黃少華說,從根本上還是大家對艾滋病缺乏了解。
“受中國的傳統文化影響,有關性方面的消息大家都不愿意明說,所以大部分人對艾滋病都不了解。因為不了解,所以恐慌,因此對這方面的信息很敏感,所以會轉發。”黃少華說。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對待謠言,是該亡羊補牢還是要防微杜漸?
網絡為大家提供了便捷,但同時,也給一些人在網絡上散布謠言提供了渠道,個別網民在QQ群和微博等網絡媒介中散發虛假信息,與此同時,網絡推手制造謠言,強化了謠言的擴散,挾持了網民的意見。在一些謠言廣泛散播后,相關部門才進行辟謠,那么,對于越來越多的網絡謠言,如何才能更有力度地制止?對此,江寧公安在線、果殼網和謠言粉碎機小組對近年來頻頻出現在網絡上的謠言,以圖文并茂,身體力行的方式對謠言進行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