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大軍”體育館“上大課” 累了直接趴地睡]
[濟南考研族上大課場面壯觀 老師1對3600]" />
“直接找高校研招辦拿名額”
比起海文的“不是明面上能說”,另一家機構“跨考教育”則進行了更為公開的宣傳。在其官方網站上的介紹中,即提到有“898所院校內部核心資源”、“高校合作、私密人脈、內部信息專屬提供”和“由100所985、211院校研究生院組成的考研智囊團”。
在同樣位于中關村的“跨考教育”總部,負責保過班的一位自稱姓曹的老師說,他們針對應屆生的“名校特別保錄班”收費是12.5萬元。與海文的說法相同,曹老師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學生唯一需要努力的就是通過初試,復試則完全不用擔心:“咱們在院校有關系,能直接把人送上去,而且不會在學員之間形成內部競爭。”除了12.5萬元的“名校特別保錄班”,還有一種“定向特別保錄班”,針對的是非應屆、基礎特別差的學生,價格需面議,25萬元起步。
曹老師說,報考保過班是雙向的選擇,學生需要先填寫申請表,進行初步審核和領導審核,才能確認報名。初步審核要看學生的成績和基礎,不是所有想報名的人都能通過審核,因為如果學生報了名,最后沒有通過初試,就會影響機構的整體通過率。因此,基礎太差的學生也會被拒絕報名。如果審核通過,高層領導就會去和院校“溝通名額”,確定好院校能給名額后就能馬上招人。“你今天填了表,明天領導就能跟學校打電話溝通,確定得很快。如果現有名額已經滿了,還要額外申請。”
當記者聲稱自己和另一名同學都想報考北大時,這名曹老師告訴記者,她已經和領導溝通過,今年只能從北大要到3個名額,而這一屆保過班里,已經有2個報考北大的學生,因此只能再接收1名學生報名。如果再多加名額的話,就要多給學校“關系費”,這樣“會虧本”。
曹老師也反復強調他們的“關系”:“對學生來說,所有的壓力都來自于初試要過線,只要按照我們的教學流程走,過了初試,復試我們就能動用關系。如果沒過初試,可以選擇調劑,不愿意調劑也可以第二年免費重讀,我們一樣能幫你在復試時動關系。”
當記者質疑,復試是由專業的多位教授綜合評分、如何能保證名額時,曹老師肯定地說,他們聯系的并不是專業的老師,而是“說得上話的人”,即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辦。在保過班每次招生之前,機構的高層領導都會和各個院校的研招辦聯系,確定名額。“我們不需要找到任何一名導師,無論哪個學校,你跟導師溝通都是沒用的,得跟研究生招生辦,也就是他們的領導溝通,這樣才能得到確切的名額。”
“你們也都知道復試是很黑的,被擠下去的人比比皆是。”曹老師說,“最后的關系得是領導動。在你交的12.5萬元的學費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要拿去‘走關系’的。”
記者問他們的“關系”從何而來,曹老師表示,“跨考的三個創始人分別是清華、北航、中科院畢業的,他們的人脈關系很廣。”至于“關系”能夠拓展到多大范圍,她說,“北京地區的院校關系基本都是到位的,不用擔心,外地的985、211高校我們也都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