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委、州政府把發展生態經濟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阿壩州環境質量不斷改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更加協調,百姓幸福指數持續提升。
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支持藏區發展使阿壩州迎來了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的新機遇。阿壩州作為長江黃河上游的生態屏障和全國重要的生態功能區,任何時候都不能破壞生態環境。全州環保系統將建設項目環評審批融入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緊緊圍繞全州交通、通訊、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及民生工程和經濟建設與產業結構調整,認真貫徹落實《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對每一個非污染性生態類建設項目組織專家到現場勘察,對不符合規定要求的,可能破壞生態環境的項目,一律不予審批,從源頭上控制生態破壞,努力促進全州經濟社會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對污染性建設項目環保投資無保證、治污工藝不成熟的一律不予審批,從源頭上緩解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在把好建設項目環境準入關的基礎上,不斷加強建設項目的監督指導,所有項目的環評率和環保“三同時”執行率均達到100%。尤其是在災后重建中,阿壩州實施了交通、通訊、能源及民生工程等大量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生態環境不但沒有受到破壞,而且城鄉容貌不斷改觀,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阿壩州在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生態環境保護任務十分繁重的情況下,州委、州政府清醒地認識到,發展經濟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切實把污染減排作為全州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自身實際,著眼可持續發展,加強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2003年以來,全州共投入3200余萬元,完成工業水污染防治項目15個;投入約1.4億元,完成大氣污染源治理項目39個;投入約140萬元,建成醫療廢物處置中心1個。投資2.44億元,建成污水處理廠12個,日處理污水7.85萬噸;投資2.82億元,建成垃圾處理場15個,在建1個,日處理垃圾777噸。相繼關停工業硅、水泥、鐵合金、冶金、化工等行業企業部分或全部落后產能70余萬噸。2012年全州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化學需氧量10142.48噸、氨氮1110.60噸。與2011年相比,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減少60.11噸、氨氮排放總量減少6.18噸,切實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保護了區域環境質量。加強國控、省控、州控重點源,重點城鎮,主要河流,重點景區以及出境斷面水質監測監察,加大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力度,全州主要河流、重點景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以及出境斷面水質均達到或優于功能目標水質標準。13個縣城及重點集鎮空氣環境質量達到二級及以上標準,重點景區的空氣環境質量達到一級標準。。(蔣祖權 羅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