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經濟的影響
部分專家認為行動計劃的發布會對中國的經濟產生負面的影響。對此汪鍵表示,“國十條”的出臺對有些行業肯定有影響,但同時對另一些行業也會有正面作用。
“比如鋼鐵產業,淘汰和壓縮落后產能之后,整個行業發展將比原來健康。另外預期大概1.7萬億元左右的投資也將極大的拉動環保產業。總體測算下來‘國十條’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是正面的,”汪鍵說道。
還有一些專家指出,為治理環境而付出的一些經濟代價是應當且合理的。
“搞好環境本身就是一個建設。建設完全沒有錢是不可能的。對環境的支出、對大氣污染治理的支出可能最后還是要回到社會負擔上去。因為過去我們的經濟發展是靠犧牲環境換來的,現在要把外部性算進來,必然會增加一些經濟負擔,”中國能源研究協會副主席周大地說道。
另外,由于行動計劃中多項目標要求的大幅度提升,多位受訪專家和政府官員都表現出了對數據真實性和完整性的極大關注,稱這是保證行動計劃行之有效的基礎。
據汪鍵介紹,國家將專門在各個城市設立國家直接觀測的監測點,由監測總站直接運行。目前的設計是每個直轄市設立三個國家直觀點,每個省會城市兩個,其他每個地級市一個。通過國家直接運行來保證數據質量。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李國剛告訴記者,對于這些國家直管點的建設、管理、運行模式還在研究中。目前第二階段116個城市監測站點的建設正在有序進行中,預計年底前可以按計劃開始對外公布數據。
周大地也指出,污染嚴重時,公眾的直觀感受決定了數據若想造假并不容易。此外很多不同科研機構都有在做監測工作,彼此間的數據是可以互相矯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