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墨玉-玉如意
祁連玉文化產業園(玉水苑)
祁連玉文化產業園(玉水苑)位于張掖市濱河新區東北角,總規劃面積為176.4公頃(3000畝),規劃總投資22.4億元。空間布局構成“一核一帶五大園區”。2012年,玉水苑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被甘肅省國土資源廳確定為“甘肅祁連玉研究開發中心”和“甘肅祁連玉鑒定評估中心”。現已建成奇玉壇、裕固牙帳、玉水大道、玉石文學主題館等景觀景點及商鋪40棟,配套完善水電管網、觀光車、標識標牌、環保等設施等。完成綠化覆土5.6萬方,種植各類苗木32.1萬株。建成后的玉水苑將成為集祁連玉石加工、交易、觀賞為一體,融祁連玉石文化傳播、旅游觀光、休閑娛樂等多功能的現代化園區,也將成為西北最大的玉石集散中心和中國最大的祁連玉產業基地。總體定位是以新區空間開發建設為特色,形成城市重要的經濟發展增長極,帶動區級行政中心、生態旅游的發展,形成集行政辦公、休閑居住、生態旅游、科研教育、客運商貿為一體的綜合性的現代化生態宜居新區。
肅南縣馬蹄寺風景名勝區
馬蹄寺位于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北距張掖市市區65公里,是集石窟藝術、祁連山風光和裕固族風情于一體的旅游區。肅南縣馬蹄寺風景旅游區是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區內山巒起伏,松柏蒼翠,溪流潺潺,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民族風情濃郁。馬蹄寺石窟開鑿于十六國北涼時期,距今1600多年歷史,“三十三天”石窟造型獨特,氣勢恢弘,令人嘆為觀止。馬蹄寺也是我國河西走廊重要的佛教圣地。石窟由勝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觀音洞七處組成,共有70余處窟龕,始建于北涼。景區規劃面積109.78平方公里,核心面積13.85平方公里。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游景區。
文殊寺石窟群
文殊寺石窟群旅游景區位于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祁豐藏族鄉境內,距酒泉、嘉峪關市二十余公里,交通極為便利。文殊寺石窟群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文殊寺石窟群始建于東晉明帝太寧時期,經過魏、晉時期的建設修繕,到唐、宋時期達到鼎盛,聲名遠揚。文殊寺院,藏語稱“嘉木樣貢巴”,漢語意即“文殊大寺”,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據傳說和《安多政教史》載,文殊菩薩曾顯靈于此,故名為“文殊寺”,很多中外佛教著作中都有記載。隨著中外游客的逐年增加和旅游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這個千年古剎又呈現出勃勃生機。文殊寺石窟群全境分為前山和后山兩個區域,是藏、漢傳佛教、道教等多種宗教活動處所,由文殊寺、百子樓、普化寺、千佛洞,萬佛塔、五百羅漢堂、觀音洞,等七部分組成,有魏、晉、隋、唐、(西夏)、元、明、清不同時期的洞窟三十余個,保存有珍貴佛像500余身,壁畫1200多平方米。分布綿延在數十里蜿蜒的文殊山間,極為恢宏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