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下午15時,甘肅省召開《甘肅省動物防疫條例》新聞發布會。省人大常委會農業與農村辦公室副主任委員尚勛武、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靳來舜、省農牧廳副廳長姜良分別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媒體記者的提問。
根據省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和甘肅省畜牧業發展的實際,全省動物防疫條例起草工作于2012年4月正式啟動。《條例》起草過程,組建了起草領導小組、確定專人負責。起草小組多次組織專家深入基層調研,對調研成果和條例框架設置進行反復討論。同時,召開多個層次的座談會聽取了農牧部門、飼養者和動物經營運輸者的意見,形成初稿。隨后向各市(州)、縣(市、區)征求意見建議70多條。2013年,省農牧廳再次召開專家論證會,進行論證修改,形成《條例》送審稿, 5月—6月,省政府法制辦邀請省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和蘭州大學、蘭州商學院等有關法律專家從法律角度進行了規范。隨后,省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組成調研組赴云南、廣西、寧夏等省區進行調研,充分吸收了這些省區的成熟經驗,再次對送審稿進行了修改。7月15日,省人民政府第15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形成條例草案, 9月24日,省十二屆人大常務會第5次會議進行了初審, 11月29日,省十二屆人大常務會第6次會議審查批準該《條例》,將于2014年1月1日起實施。《條例》的出臺對于鞏固和提升動物疫病防控水平,促進養殖業健康發展,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甘肅省動物防疫條例》的頒布實施,體現了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對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高度重視,順應了人民群眾對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的強烈愿望,標志著我省動物疫病防治工作進入到依法防疫、依法治疫的新階段。
尚勛武介紹說,制定出臺動物防疫條例,是保障甘肅省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現實需要。目前,甘肅省現代化規模養殖、小區養殖和農戶分散養殖并存,正處在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加快轉變的關鍵時期。動物及動物產品交易及流通環節復雜,畜禽等動物養殖品種多樣,生產經營主體多元,導致畜禽感染疫病機會增多,動物疫病的傳播和流行風險增大,加之甘肅省處于農牧交錯地帶,是我國動物和動物產品流通的主要通道之一,有20多個省區的活畜禽和動物產品經過我省流入流出,動物疫病防控任務量大面廣,任務艱巨。據統計,我省每年需對1.4億頭只畜禽開展免疫、檢疫以及監測、無害化處理等工作。制定出臺條例,強化動物疫病防控措施,是保障我省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現實需要。
制定出臺動物防疫條例,是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的客觀需要。近年來,甘肅省動物疫病防控形勢嚴峻,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病原分布廣,病毒變異加快,病種類型增加,布魯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在局部區域有反彈趨勢,瘋牛病等外來疫病傳入風險加大。制定出臺動物防疫條例,進一步加強對動物防疫活動的管理,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不僅是促進養殖業健康發展的需要,而且對保障動物產品安全和社會公共衛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制定出臺動物防疫條例,是促進甘肅省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法制化的根本措施。近年來,我省動物防疫工作在各級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有力有序推進,但是在制度建設、法律保障等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一是國家《動物防疫法》規定的一些制度和措施比較原則,需要通過地方立法予以補充和細化;二是動物疫病預防、控制和撲滅是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及生產經營主體的職責,須通過法律制度建設,進一步清晰界定、明確責任主體,推動責任落實;三是通過制定出臺地方性法規,將多年來動物防疫執法實踐中形成的一些成熟經驗規范化和制度化,有利于健全完善法規體系,強化統籌協調,實施科學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