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月亮”引發“超級災難”?
19日晚,凡是天氣晴朗的地區,公眾都可欣賞到天宇中一輪又大又圓的月亮。據天文學家介紹,19日月球與地球的距離僅有35萬多公里,到達近19年來距離地球最近位置,且當天又恰逢月圓時,因而月亮看起來確實要比平時大一些。然而,這場本該帶給公眾視覺享受的正常天象,卻被國外一些人炒作為“超級月亮”,稱其將引發“超級災難”。而在日本本州島海域地震發生后,謠言更是甚囂塵上。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介紹,“超級月亮”(supermoon)的提法最初是由美國占星師理查·諾勒于上世紀70年代末“發明”的。之所以有“超級”一說,可能是緣于從地球上看去,月亮確實比平時大一些。但是,傳言稱由于月亮對地球的引力增大,“超級月亮”會引發嚴重的地震、火山或者其他自然災害,這樣的說法則是無稽之談。
盡管科學界對此并無異議,但“‘超級月亮’引發自然災害”的言論經過網絡等媒介傳播放大,在很多國家都引起了較大的反響。為了以正視聽,很多天文學家出來辟謠。國際射電天文中心的科學家比特惠勒表示,所謂的“超級月亮”不會帶來地震或者火山爆發,只會讓地球出現比平常更低或者更高的潮位,沒有什么值得激動的,屆時將不會引起地震或者火山爆發。
正當“超級月亮”的謠言漸漸歸于平息之際,3月11日發生的日本大地震又一次讓其抬頭。謠言傳播者據此認為大地震是“超級月亮”引發的。
“這些言論毫無根據。”王思潮表示,首先,“超級月亮”的說法并不科學。月球繞地球轉動的軌道呈橢圓狀,因此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并不恒定。月球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約38.4萬公里,最近36萬公里左右,最遠40萬公里左右。距離不一樣,公眾眼中的月亮也就有了大小之分。19日晚月亮也只是比平常看上去大了一些,并無特別之處。
將正常的地月距離變化與地震等自然災害的發生聯系在一起也沒有任何依據。王思潮表示,地月距離不停地發生著變化,由于萬有引力的作用,其對地球上潮汐有一定影響。距離近時潮汐力就會大一些,反之,潮汐力就會小一些。而地震主要是由地球板塊運動所引起的。因此,從目前掌握的科學理論和相關事實來看,地月距離與地震沒有任何關聯。
正常天象與自然災害無關
近些年來,伴隨著一些破壞性較強的地震、冰雪災害、旱災等的發生,一些迷信的宿命論者將災害的原因歸結為日月食、太陽風暴、流星雨等正常天文現象的發生。這些夸大其詞的言論由國外傳入國內,經網絡、手機短信進一步放大,在社會上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
除了此次的“超級月亮”外,有關“太陽風暴可能會帶來‘世界末日’”的言論也是一個例證。伴隨著新一輪太陽活動峰年的到來,近來太陽黑子活動相對頻繁起來,并伴有小規模太陽風暴的發生。在美國宇航局發布了“2013年超級太陽風暴可能會襲擊地球”的預警后, “太陽風暴將帶來‘世界末日’”的言論不脛而走。
為什么在科學技術已經相對發達的今天,這些謠言還會造成這么大的影響?
王思潮分析,關鍵在于其作出結論的前提中總有部分科學的常識。如強烈的太陽風暴對地球會造成一些影響,19日晚的月亮也確實要比平時看上去大一些。當然,只要公眾仔細甄別,這些謠言也是很容易識破的。
南京中醫藥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杜文東分析,影片《2012》公映后,這部災難片已被當作宣揚“末日說”的載體,一時間關乎“2012年將是世界末日”的言論甚囂塵上。而在社會轉型期,各種社會矛盾凸顯,一些人難免對未來產生迷茫之感。此時,將正常天象與自然災害聯系在一起的言論就容易為這部分人所接受。一般人又都有從眾心理,聽風就是雨,謠言也就越傳越開了。
相關天文學家表示,在古代,由于條件所限,人們對未知世界的很多現象不能解釋,因而將災害的原因歸結為上天的懲罰或者是日食、流星雨等天象的發生。當時統治階級則從維護政權的需要出發,進一步宣揚諸如此類的宿命論觀點。
王思潮提醒,盡管對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是沒有窮盡的,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尤其是伽利略發明了望遠鏡后,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有了質的飛躍。如今人類不僅掌握了太陽系內行星、一些彗星的運動規律等,還向太空發射人造衛星、宇宙飛船、載人航天飛機等。“天象的發生只是正常的天體運動,與自然災害沒有直接的聯系。”王思潮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