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型之戰”與“口感革命”
古井貢酒?年份原漿的橫空出世,需要放在中國白酒業跨越幾十年有關“香型的戰爭”這個大背景下解讀。
為大眾所知的“香型”,主要有三大主流,清香、醬香和濃香。建國以來,三大主流香型一直主導著市場的發展風向和競爭格局。70年代以前,清香型白酒的市場份額占有絕對的地位,達到70%以上的份額;1970年至2000年初,濃香幾乎一統天下,達到75%以上份額。
酒業分析人士認為,在計劃調撥的短缺經濟時代,白酒的香型并沒有引起消費者的太大的關注;而在“廣告為王”的初級營銷時代,“香型”的賣點,又淹沒在嘩眾取寵的廣告口號中。
直到進入21世紀,基于品質層面的“酒體風格”才開始受到重視,白酒的歷史真正進入“香型時代”——“健康醬香”、“國際清香”、“濃香標準鑒賞級酒品”、“綿柔領袖”、“國標芝香”、“淡雅學院”、“中國特香”等等,你方唱罷我登場。
用《國家名酒評論》雜志社社長孫延元的話說就是,“香閥”們引發了一次次“爭香吃味大潮”,上演了一幕幕硝煙彌漫、攻城略地的“香型爭霸賽”。
進入新世紀的時候,濃香是市場具有霸主地位的香型,可謂“全國山河一片濃”。正在此時,古井貢酒率先發力,先發制人的打出“淡雅香”口號,并成立淡雅香研究院。
這一次“香型”創新頗具顛覆性,它意味著白酒業競爭第一次在從前設定的主流香型中,“分流”出一個不完全依靠地理概念,而具備了跨區域覆蓋性的口感類型。
古井貢酒的研發人員認為,隨著中國人飲食質量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變化,消費者的口感更偏于清淡,具有現代口味并能對接國際風格的健康型白酒,一定會有大空間。
由此,他們以“淡中生味,雅中具香”為特征,設計了淡雅型古井貢酒口感特性。這種淡雅系列白酒的本質,是減少酒體中大分子雜質,是把香融入味中,是在一種香型的基礎上,既保持原香型的風格,又融合其它香型的長處,使之更加好喝。從微量成分分析來看,此類型酒中的酸、酯、醇較低,酸與酯比例更加諧調,代表了傳統白酒創新的一種“個性”方向。
這很快就引發了一場“淡雅”風潮。尤其是江淮地區的白酒企業,似乎抓住了對抗川酒、黔酒、晉酒的香型法寶,迅速跟上。
《國家名酒評論》雜志社總編孫延元認為,中國白酒業一時間呈現出“歷史性的百花齊放態勢”:“淡雅香”粉墨登場,芝麻香暗流涌動,“綿柔型”異軍突起;藥香型孤獨求索,米香型偏踞南方,兼香型波瀾不驚,特香型風生水起,“二鍋頭”發力全國,“老白干”不甘平庸,“其他香型”獨辟蹊徑……
如何從香型混戰的紅海中找到藍海?能否從回歸品質和傳統中入手,探索一條“口感革命”的新路?
這時,古井貢酒再次站在了的中國酒業創新的第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