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市場能量 推動智慧型“山城特色”改革
“花錢搞投資,誰都會干,資金總是供不應求的。也不能完全依賴中央來推進發展。”黃奇帆說,改革是一切發展的龍頭,加速發展最重要的是通過生產關系的調整,促進生產力發展,通過機制體制改革,開放市場的能量。
黃奇帆說,市場的力量無窮無盡,用生產關系調整來促進生產力,是巧實力、智慧型改革,也是資源優化配置型的改革。
“現在我們要動這方面的腦筋,不僅靠貨幣投資產生增長,而要靠生產關系調整來提高生產力,”黃奇帆說,這種改革產生的生產力在實現財富增加的同時,沒有投入反而吸收了貨幣,能使中國經濟實現既好又快的增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黃奇帆認為,衡量是否實干的標準,在于是否圍繞問題抓發展,是否能夠在發現問題中解決問題,是否按照市場化規則推動改革,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說起改革只知道跟國家要錢,但凡這樣的管理者都是懶漢,”黃奇帆說,真正的改革應該是用一個巧辦法、一個好主意實現共贏,沒給國家添麻煩,也沒給國家制造通貨膨脹。
關于重慶改革的難點,黃奇帆表示,重慶最困難的是基礎設施建設的成本問題。“70%的路不是隧道就是橋梁,山溝間修路成本很高。”
改革就是要從難點突破。近幾年,重慶大力發展城市之間、城鄉之間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地鐵投資已超過700億元。
黃奇帆說,重慶是山城,山上盤旋的都是小立交公路,路與路之間被山山水水切割開來。如果沒有橋梁、隧道、地鐵聯通,就沒有一個城市的經濟,而只有小山溝的經濟。
“當你把地鐵、隧道、高速公路建造好,就會形成城市經濟集聚體,整個城市既優美又輕松,”黃奇帆表示,基礎設施的弱點反而變成了重慶的特色。
“這就是智慧型改革,圍繞本地區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中央一直以來都在調動全國千百萬干部巧思考。黃奇帆說,重慶各部門、各地方的政府官員要有科學、智慧執政的悟性和能力,抓好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遵守市場規則,釋放改革“紅利”,形成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推動“山城特色”的重慶改革。
實習編輯:于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