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網媒記者古窯做“學生”,感悟歷代瓷窯的復燒之路。
國家文博研究員周榮林向記者們講述“歷代瓷窯復燒”的故事
“歷代瓷窯煉就千年瓷都,系列復燒彰顯中華文明。”4月13日,在游完古窯后,全國網絡媒體記者又做起了“學生”,在古窯博覽區內的宋代龍窯前聆聽了國家文博研究員周榮林所作的關于“歷代瓷窯復燒”的講堂。
景德鎮是“瓷器之國”的代表和象征,制瓷歷史悠久,精美絕倫,聞名全世界,固有“瓷都”之稱。景德鎮生產瓷器的歷史源遠流長,唐代燒造出潔白如玉的白瓷,便有“假玉器”之稱。在宋代御賜殊榮,即皇帝宋真宗將年號景德賜給景德鎮,于是景瓷馳名天下。
之后,歷經元,明,清三代,成為“天下窯器所聚”的全國制瓷中心。時至清康,雍,乾三朝,瓷器發展到歷史顛峰。2000多年的制瓷文化和技藝的深厚積淀,為景德鎮奠定了舉世公認的瓷都地位。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景德鎮古窯就聞名于世。當時,世界各地的陶瓷愛好者和陶瓷藝術家紛紛來到景德鎮古窯學習考察。這里密集的古窯和民俗建筑在全世界都絕無僅有。此外,景德鎮還有300多位在全國10萬陶瓷從業者中選出來的老藝人,他們的存在,讓景德鎮古代制瓷業能夠走出歷史,實現重生。
然而,古窯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進入新世紀后,由于種種原因,古窯發展曾經一度停滯。直到2009年,景德鎮官方和企業家達成共識,開始復燒歷代瓷窯,從此,古窯走出了低谷,獲得了新生。2009年復燒清代鎮窯,2010年復燒明代葫蘆窯,2011年復燒元代饅頭窯,2012年復燒宋代龍窯。
“復燒不僅帶來了社會效益,還有效保存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使得古代制瓷技藝得到了傳承。復燒還豐富了旅游文化景觀,促進了文化產業的發展。2009年以來,古窯民俗博覽區內的游客每年都在成倍增長。”周榮林說。(記者 秦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