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不過彈指一揮間。但對中國工會來說,2002—2012,卻因承載了太多的執著與奮斗、榮耀與輝煌,而擁有了無限的長度。
這是一個披荊斬棘、篳路藍縷的奮斗10年——
面對“走什么樣的工會發展道路、建設什么樣的工會、工會發揮什么樣的作用”的時代課題,進入新時期的中國工會,在繼承中創新,在探索中前進,逐漸走出了一條充滿希望和力量的陽光大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
這更是一個捷報頻傳、屢創佳績的收獲10年——
從工會組建“攻堅”沃爾瑪,到工資集體協商“突破”世界500強,再到中國工會代表首次成功當選國際勞工組織工人正理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上闊步前進,中國工會漸入覆蓋面不斷擴大、凝聚力不斷增強的佳境,并以一次次驚艷世人的輝煌,印證了自己的作為和風采。
理論創新領航時代
中國工會工作的每一次飛躍,都無不與工會理論的創新息息相關。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中國工會又一次面臨這樣的時代課題——
面對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勞動關系的深刻變動、職工隊伍的深刻變化、國際工運格局的深刻調整,中國工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期以來,伴隨著中國走上了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中國工會也順潮而動、迎難而上,在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和體現工會性質的組織體制、運行機制、活動方式等方面開展了積極有益的探索。
但是,實踐先行一步與理論相對滯后的矛盾卻始終存在,且日益凸顯,深深影響和制約了工會工作的前進步伐。
探索一條適應時代要求、符合基本國情、體現工會性質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中國工會已別無選擇、刻不容緩!
2005年7月4日,在全面總結梳理歷時將近一年的“組織起來、切實維權”大調研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工會工作的實際需要和發展態勢,當天閉幕的中華全國總工會十四屆六次主席團(擴大)會議通過了《關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明確提出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王兆國在會上作總結講話時指出,“明確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回答‘建設什么樣的工會、怎樣建設工會’的問題,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這意味著中國工會在探索一條既不同于計劃經濟時期工會又有別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工會發展道路的征程中,實現了新時期工會理論創新歷史性的飛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的路徑至此已清晰可辨。
之后,隨著“以職工為本,主動依法科學維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維權觀,推動建立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新型勞動關系,以及“促進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的企業工會工作原則等的相繼提出,中國工會與西方工會在工會的地位、職能、組織體制等方面的本質區別和顯著不同得以進一步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理論和實踐也由此進一步完善。
2008年10月,中國工會十五大隆重召開。無論是胡錦濤總書記同全國總工會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和中國工會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談時發表的重要講話,還是習近平同志代表黨中央在大會上致的祝詞,都強調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明確要求全面把握這條道路的精神實質,努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
這是黨中央對工會工作長期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的充分肯定,也是對各級工會組織和廣大工會干部的政治要求。
如今,幾經豐富、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理論,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學習讀本》中得以全面系統的闡述,并風靡全國工會。
當然,處在社會轉型期、置身大變革時代、直面多元化思想,要做到在多樣中謀求共識、在多變中把握準繩,牢牢掌舵中國工會正確的前進方向,并不容易!更何況,當前的工會理論研究與新形勢下蓬勃發展的工會工作實踐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
但是,馬克思主義工運理論與時俱進的開放性基因,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必然能夠在繼承中發展、在創新中豐富、在實踐中完善。
理論創新引航時代。在這個意義上,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既是這10年來工會工作的輝煌成就,更是今后更長時期工會工作永葆繁榮的根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