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互助保障,一項非盈利,以服務職工群眾為社會目標,帶公益性的職工互助互濟活動?;ㄉ僭S的錢,保障自己,緩解其治療費用導致的家庭困難問題,這是工會職工互助保障工作的特點,也是工會促進社會穩定,維護職工群眾基本利益,發揚工人階級團結、互助友愛的光榮傳統。
2003年縣總工會快速發展階段,儲金達到了338萬,到了2007年就有了780萬的儲金。2007年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安康險種退出,保險儲金最高峰780萬元,累計儲金:3268萬元,歷年累計發放紅利90萬元。在退出安康儲金保險業務后,各級工會互保工作人員通過工作實踐和積極探索,調整結構,由儲蓄性險種向保費性險種發展,推出了有團體意外、女職工、特種重病、大病自負、意外醫療、住院津貼等多種業務,業務的轉型,并不代表業務的下落。剛開始需求下滑,業績乏力。工會結合“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服務職工在基層活動,圍繞構建和諧社會,切實維權的工作方針和“創新、發展、務實、爭先”的工作要求,積極開展職工互助保障工作。一是單位每位職工都分配一定的任務,通過全體干部職工共同努力,2008年完成保費任有78480.00元。二是實行一票否決權??h總工會在每個年度的勞模、優秀工會干部和先進集體的評選時,都把工會互助保障工作開展情況作為一個必備條件納評比之中,對不積極支持工會工作、不積極開展互助保障工作的單位或個人,不能評為勞動模范或先進集體,把互保工作納入工會工作重點考核目標管理。三是抓大戶,重點突破。一些單位,特別是私營企業,歷史上從沒有開展過職工互助保障工作,對為什么要搞職工互助保障一無所知。我們就深入到這些單位,反復向單位領導宣傳和說服工作,一次不行,兩次、三次,有的同志到這些單位遇到的是冷眼和無禮,使他們一次次含淚而歸,但不氣餒,精誠所致,金石為開,用我們的真城打動他們,很多企業第一次開展了職工互助保障計劃。四是抓住縣政府與縣總工會聯席會議的有利契機,縣政府辦公室下發了《關于開展職工互助保障工作的通知》,就如何開展互助保障工作,提出了具體的意見和要求。通知下發后,引起基層單位的重視,職工互助保障工作出現前所未有的良好勢頭。2011年參保人數7874人,11人次獲得賠付及慰問。2012年縣財政預算安排互保專項資金18萬元,為全縣干部職工、農民工送保險,采取投保單位拿60%,縣總工會從專項資金中墊付40%的方式,互助保障專項資金由縣財政列入預算已形成制度。
開展互保工作初,由于工作人員業務水平不高、職工群眾對互助保障工作認知度低、宣傳力度不到位等因素,前來投保的人寥寥無幾。為改變被動的工作狀況。俗話說:再冷的石頭,坐上三年也會暖。在工會職工互助保障發展的近十年來,工會領導下狠心,下決心、下功夫,力把互助保障工作往上提。一是抓隊伍建設,領導分工落實,去省市培訓回來后,為基層工會主席培訓,學習工會互保的相關文件,對互保工作做到位的基層工會或個人進行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切實做到班子成員得力,工作人員業務干練;二是抓服務質量,主動深入基層探索情況,為職工詳細講解互保帶來的實惠。在理賠時,做到迅速了解情況,收集材料,向上級職工互助保障會匯報,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賠付金主動送到患者手中,做到賠付一人、溫暖一家、影響一片效應。2012年,看望、賠付13人次,發放理賠金120309.20元,大額賠付領導親自前往,真正做到把工會的溫暖、關懷、實惠送到職工手中;三是抓宣傳報道,在全國、省、市刊物、網站發表文章,造輿論聲勢。在本地區開展街頭宣傳活動,發傳單。在媒體上做宣傳、塑造互助保障這個品牌,從而增強職工群眾對互保的更深理解,為工會職工互助保障的推廣打下了堅實基礎。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職工參加互助保障的意識越來越強,對工會的互助保障需求越來越高?;仡欉^去,展望未來,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把互助保障工作做得更好。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切實維護職工的利益,領導重視,加強宣傳,爭取政府支持,幫助緩解職工因疾病或意外傷害所造成的經濟壓力。
(工作單位:余干縣總工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