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文化哲學的思考(摘要)
中國道路的思考應當是一個文化問題。中華文化傳統中并不缺少價值普遍化的傾向。改革開放以來,“中西文化之爭”又成為熱點問題。鄧小平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統一。此后,國內漸漸滋生了一種文化特殊主義思潮,表現出對普遍性的拒斥,強調中國文化特殊論,試圖以此消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道路的普遍性維度。
文化特殊主義或文化相對主義作為發展中國家對抗西方文化殖民侵略的武器,是有效的。但是,在國際舞臺上強調特殊性,只是弱小國家的防御策略,文化的“特化”發展到極端,則使一種文化具有保守性、封閉性。所以,一種文化不能忽略普遍性維度的構建,只有普遍性才能打破文化的特殊化產生的保守性和封閉性,使一種文化產生普遍的“適應性”。
中國文化也需要普遍性。一是,在全球化過程中,我們應當把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元素融入世界各民族共同價值的建構中。二是,我們構建中國道路時也應保持一個開放的態度,使我們的選擇具有時代性,同時也具有普遍性。換言之,中華文化要不斷地綜合普遍性、形成普遍性、參與普遍性和貢獻普遍性。(黑龍江大學中俄人文合作協同創新中心 黑龍江大學哲學院文化發展戰略研究中心 丁立群)
編輯 黃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