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7日下午,主題為“中國夢與和平發展”的圓桌會議在上海舉行,中國外文局副總編輯、北京周報社社長兼總編輯王剛毅主持了此次會議。中國網 李佳 攝影
中國網上海12月8日訊(記者戚易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的指導思想后,在國際上引起很大反響,其供解讀和闡釋的空間廣闊,是中國改善和加強國際傳播的良好契機。中國外文局副總編輯、北京周報社社長兼總編輯王剛毅表示,要做好中國夢的對外傳播,要做到內知國情、外知世界,同時注重傳播的針對性,如此才能讓外國受眾真正理解中國夢的內涵和本質。
7日,“中國夢的世界對話”國際研討會在上海舉行。在主持圓桌會議的間隙,王剛毅接受了中國網的記者采訪。他認為,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和所發揮的作用空前提高,中國的一舉一動時刻影響著世界,國際社會也正時刻關注著中國的動向,關心中國夢這一理念背后,中國對國內發展走向和國際影響的意圖。因此,讓外國受眾理解中國夢的實質勢在必行。
王剛毅表示,做好對外傳播中國夢的工作,一方面應當對國內情況有深刻的認識,了解中國當前面臨的最主要問題和任務,弄清為什么要在這個階段提出中國夢,做到內知國情;另一方面,也要對目前的國際局勢有一定的把握,知道外界對中國的關注點在哪里,為什么會關注中國,即外知世界。只有如此,才能主動地為改善和加強國際傳播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將對中國夢的宣傳融入日常的對外傳播交流之中。
與此同時,王剛毅指出,對外傳播中國夢是一個不斷變化、不斷完善的過程。在當今全球化、信息化的時代,我們不能把自己孤立起來發展,對外跨文化的交流工作也不可能孤立地開展。一定要看到外界的變化、也要看到內部的變化,并不斷調整自己的傳播策略。
此外,王剛毅還強調,中國對外傳播的對象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我們所說的外部世界具體說來是由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所組成的。他們對于中國的關注點各有不同。因此在對外傳播的過程中要加強針對性,不能指望一個說法、一個結論,讓所有人都能理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將對外傳播工作做得更加細致。”
研討會上,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所長強熒也表示,在解構中國夢這個宏大概念時,要具象化、故事化、多層次地予以展現,不僅要宣傳中國在發展建設方面取得的成績,也要主動去發現、解釋我們的問題,并依靠民間力量的努力。最后,要把“中國夢”對外說明好,一定要落到和平、發展、合作、共贏這四個基本點上。
編輯 黃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