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副主任、總裁郝向宏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4年春季畢業典禮上的發言
涵納清華真風骨 熔鑄公管大氣度
——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4年春季畢業典禮上的發言
(2014年1月21日)
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副主任
中國青年網總裁
郝向宏 博士
敬愛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因為一大批具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的清華學子,就要去社會的火熱實踐中書寫自己卓爾不群的人生篇章了。
作為一名12年前走進清華、9年前從公管學院畢業的院友,我有許多的話想對大家說:比如,那時候我們有一個夢想,學院什么時候有自己的大樓啊。再比如,當時我們也有懷疑,學院教的這些知識管用么,費時費力地來學習,真的能有可圈可點的回報么?
帶著夢想走進來,揣著疑惑邁出去,現在,懷著感恩返回來。我最想說的一句話就是:選擇清華,讓我們樹立了國運民生的真風骨,讀了公管,讓我們擁有了治策為公的大氣度。
所以,我對參加今天畢業典禮的老師們和同學們,致以衷心的感謝、崇高的敬意和熱烈的祝賀!
感謝學院,讓我們無論位居廟堂還是身處江湖,始終保持自強不息和行勝于言的狀態。
致敬老師,讓我們不管投身政府序列、企業經營還是自我創業,總能呈現清芬挺秀和華夏增輝的形象。
祝愿同學,讓我們把明德為公的院訓融入血脈、化為思想、變成政策,在國家治理進入現代良治的階段,創造一馬當先和俊采星馳的新景觀。
人是生而自由的,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這句話可以這樣理解:自由之精神,獨立之思想,都具有現實的規定性,都具有時代的約束性。那么,對于今天即將畢業的公管學院的學生來講,這種職業的規定性、決定性和約束性,究竟體現在哪里呢?
從某種程度上說,作為公管學院的學生,職業規定性的關鍵詞就是“國家”,目標取向性的定位詞就是“改革”。在關乎國家發展的領域中選定職業方向,在推動改革的進程中擔負應有責任,并進而在國家與改革的壯闊波瀾中勇立潮頭----這是歷史的體認,更是時代的召喚!
進入學校讀書,總有畢業的時候。而步入社會,就只有進行時,永遠不會有完成時和畢業時了。那么,如何在物質的誘惑面前守住明德的底線,在所謂權威的蓋壓下發出真理的聲音,在走捷徑的喧囂中堅信勤奮勞動的價值,在被扭曲的現實里憑真才實學而最終勝出,有以下四點與同學們共勉。
一、始終守望人文理想。觀乎人文,化成天下。人文理想,是做好公共管理的最大公約數。胡鞍鋼老師的國情研究方法和國力分析方法,給我們很大啟發。他帶著胰島素針劑上課的形象被我們許多同學存在了手機里,他是大師,更是勵志榜樣。他“一個國家,三個世界”的理論就是現在新型城鎮化的前導。由此,我深刻認識到,中國發展的難題在農村,動力也在農村,激活農村,關鍵在于注入新生的人力資源要素。2008年,我牽頭組織了“全國十佳大學生村官”評選活動,清華大學法學院周倍良當選。胡錦濤同志對此作出批示,習近平同志代表黨中央與青年大學生村官座談,中組部等14部委出臺了建立大學生村官工作長效機制的文件。人民日報在2011年4月26日刊出的《黨中央關心清華大學發展紀事》,把周倍良當選“十佳大學生村官”致信胡錦濤同志并得到重要批示,視作黨中央對清華學子充分信任、寄予厚望的鮮活佐證。憂人之憂,樂人之樂,讓大多數人過上幸福生活的人文理想,會激勵我們在明德為公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二、永遠相信公民智慧。思想制勝,創意為先。敏于發現并善于集納公民的智慧,是做好公共管理的最佳動力源。薛瀾老師的公共政策過程和危機管理理論,讓我們耳目一新。他謙和禮讓、娓娓道來的風格,讓我們中許多有一官半職的人改變了以往那種盛氣凌人和不懂裝懂的做派。他“發生危機是常態,應對危機是智慧”的理論自信,是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關系的一劑良藥。由此,我也深刻認識到,工作中不要怕出問題,關鍵是要找到發生問題或者危機的內在規律,并在危機中發現轉機,有智慧讓問題變成碩果。針對網絡不良內容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嚴重問題,我采取聯系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撰寫議案或者提案的方式,爭取以政策頂層設計的辦法來進行正向協調。2006年,我推動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等14部委出臺了關于實施中國青少年綠色網絡行動,切實加強青少年網絡文化建設的通知。從2005年開始,連續9年,我們在兩會期間,邀請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視察站長之家的綠色網絡建設,座談百度的陽光網絡安全行動。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堅信政策的活的靈魂是集中公民的智慧,才能保證一項政策言之有物,施之有效,真正滿足社會期待。
三、主動擔當奮斗使命。志不求易,事不避難。把重擔往自己肩上扛,克服畏葸不前的心理,是做好公共管理的最強破冰船。王有強老師的市場品、公共品和半公共品理論,剛接觸的時候,我們有霧里看花的感覺,隨著思考的深入,許多同學才忽然頓悟。特別是他靈動的經濟學思維和縝密的數學分析,讓我們十分敬佩。他的成本-收益分析理論、公平與公正關系以及外部性的理論和寫方案時要“字精數準圖活”的方法,以及“見了農民會說豬,見了教授會說書”的具體問題具體表達才能收到良好效果的理念,對我工作的指導性和推動性很大。2005年的時候,中央有關方面要求我們具體分析涉日游行中網絡動員方式的問題,通過運用相關理論并結合實際進行定量分析,我們寫出的報告受到中央相關部門通報表揚。2013年,中央領導同志要求我們提供網絡特別是移動網絡影響青少年思想取向的路徑問題,還是運用相關理論并結合實際進行定量分析,我們的報告為中央提出對青少年工作的新要求提供了支撐。奮斗具有強烈的正外部性,當你在擔當重任特別是擔負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任務完成后的高收益和高聲譽也做好了最大補償的準備。
四、全力成就厚重人生。疾風勁草,一帆滄海。學養深厚,能力勝任,品性剛健,淡泊取舍,是做好公共管理的最穩壓艙石。王名老師是全國政協委員,每年兩會后,他總要開講座,運用公共管理的理論來分析國家工作中的重點問題。記得有一年,他專門分析了共青團中央就青年中心建設所作的大會發言,指出了這項工作的適用性和發展中要注意的問題。蘇峻老師講課時說理深邃,同學生打成一片,在最后一堂課時,他還請同學們吃水果,以座談的形式結束了授課,但卻把深刻的思考留在了我們的腦海。有一次,他還請來了何懷宏教授講《正義論》的有關問題。何老師也是我大學時的老師,我又向他請教了有關底線倫理的相關問題,印象極其深刻。袁岳老師、鄧國勝老師講的社會調查方法以及公益組織的相關理論,對我正確認識社會組織的作用啟示極大。因為當時,說到非政府組織,我們許多同學的頭腦中立即閃現出的就是“反政府組織”,是應該取締的組織。而現在,激發社會組織的活力,培育公民自治能力,已經成為國家社會體制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有孟慶國老師,巫永平老師等許多的老師,都成了我們工作中、生活中的良師益友。水能沖走的是浮蘋和流沙,沖不走是思想的堤岸,積淀下來的是閃亮的智慧,這讓我們的人生日益厚重起來。
記得2003年下半年,高盛公司的總裁桑頓先生在清華開一門叫作“全球領導力”的課程。當時他問我一個問題:你平時看什么英文書?我說是《新概念英語》。他回答說:沒聽說過。我想,他怎么會連這樣知名的書都不知道呢。后來我才知道,《新概念英語》是非英語國家采用最多的一本教材。當時的我,是多么的淺陋和無知。我也問他一個問題:你對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怎么看?他說這個應該很有前景?,F在,這一模式不但在公營事業中采用,而且已經實現向混合所有制甚至員工私人持股制的跨越了。因此,可以肯定地說,讀了清華公管,你不但知道10年后中國的樣子,而且能夠知曉50年后中國發展的邏輯。
最后,祝愿學院國策頻仍,大師輩出。祝愿老師人文日新,止于至善。祝愿同學生逢其時,學當其用。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推動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成為中國以及全球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思想策源地和戰略先鋒隊。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