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擇校亂象不能光靠“末端治理”
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員楊建華說,只有真正做到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硬件軟件的公平,“零擇?!辈攀抢碇堑?而不是強制的。
作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成都市的城鄉均衡教育始于2003年。十年來,成都累計投入近200億元對城鄉中小學實施了一系列建設改造,同時加大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使全市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懸殊差異得到根本性扭轉,辦學質量得到不斷提升。
通過一系列舉措,成都小學、初中教學質量的校際差異、城鄉差異明顯縮小。由成都市政府公布的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成都市小學教學質量的校際差異系數僅為0.04,初中減小到0.33。2011年成都市主城區部分小學學校擇校生占新生比例下降17%,包括公立名校在內的部分初中學校下降41%;2012年,這一數據在原有基礎上保持穩定。
天津從促進義務教育學校高水平均衡發展為著力點,推進新一輪義務教育學?,F代化標準建設,進一步提升學校的硬件水平,使每所學校都達到現代化學校的標準。同時采取聯合學區發展模式、中小學集團化辦學改革試點及骨干教師的流動輸出等措施,使各學校之間的軟件水平得到均衡發展。
“治理擇校亂象不能光靠‘末端治理’。”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劉希平說,“治本”之舉包括:一是努力增加教育投入,義務教育法定支出不留缺口;二是加強薄弱學校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三是扶持發展一批民辦學校,滿足群眾多樣性教育選擇;四是將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合理分配,讓各個初中學生有公平選擇機會。
山東省教育廳一位工作人員說,這次教育部正式發出通知,應該是要為小升初的學生以及家長提供一個相對公平的政策保障。這項政策保障,在這19個城市最終將如何落實,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