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大的雄黃礦區
村民告訴記者,當年雄黃礦生產的時候是廢氣漫天飛、廢水滿溝流、廢渣到處堆,如此狀況長達20多年,給當地水質和土壤環境造成嚴重污染,1978年,國家停止雄黃礦的煉砒行為,隨后建起了硫酸廠和磷肥廠,但污染排放仍舊持續著,直到2011年這些企業因為污染問題才被徹底關停。從1978年停止煉砒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幾十年,現在鶴山村旁的山上仍是光禿禿一片,與周圍山上滿眼綠色的植被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此地是亞洲最大的雄黃礦區,是當年煉制砒霜和生產硫酸的地方。據煉砒工人介紹,礦石中20%可以提煉成砒霜,剩余80%的廢礦渣便被露天傾倒在河道邊上。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砒灰便從煙囪中冒出,向四周擴散。方圓3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受到了嚴重的污染。離它最近的鶴山村是受污染最為嚴重的地方。
到目前為止,雄黃礦周圍的企業已經被關停三年了,但是那些硫酸廠和磷肥廠等企業造成的污染已經深入影響了當地的環境。龔兆元今年68歲,去年9月份被石門縣人民醫院診斷為多發性鮑溫癥,醫生在后邊加注“慢性砷中毒屬皮膚癌”。龔兆元指著腹部接連的幾塊傷口告訴記者,他現在這個病就是砷中毒引起的,身上長的這個黑東西,一到天暖就發癢,一發作起來鉆心地癢,開花發爛,流膿水,然后又結痂。不能摳,一摳一個坑,它又會跑到別的地方繼續長讓他苦不堪言。距離村莊最近的磺廠醫院能做排砷解毒治療,但一次費用就在3000元左右,由于重金屬解毒藥物目前還不在新農合的基本藥物目錄,高額的醫藥費龔兆元無力承擔,龔兆元每月只好去醫院開些便宜的消炎藥涂抹,以便減少皮膚癌病狀發作。由于患病他已經無法再干重體力活了,靠種地為生的他自然也就沒有了收入來源,為了生計只能強忍著病痛在自家小院子里種些菜吃,可沒干多一會兒龔兆元便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