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太原1月15日電(記者王學濤 蘇斌 梁曉飛)零下十多度,山西大同車輛段天寒地凍。賀彥強已經連續一周沒回家,每天5個小時的睡眠讓他看起來有些疲憊。但當最后一列春運援外的列車“暖和”后,賀彥強終于松了口氣:我跟著它一起南下安徽。
這是他第14次支援南方春運。今年43歲的賀彥強是太原鐵路局大同車輛段大件維修組組長,1月8日至14日,他和組里的6名兄弟加班加點,給南下的10列188輛臨客的水暖系統進行了“體檢”。
“只要旅客能坐上溫暖的車廂,我們付出些無所謂。”賀彥強的這句話背后有多少辛酸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沙啞的嗓音、粘滿炭黑的雙手、關節炎的疼痛他都不上心,而當記者提起他的妻女、過世的老父親時,這個七尺男兒禁不住淚流滿面。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鐵路開始春運援外工作,客流相對緩和地區的車輛被派往客流集中的上海、廣州、武漢等旅客運輸大局。其中,太原車輛段每年有近百人“南飛”擔當援外值乘及修車任務,連續50多天吃住在外地,不能與家人團聚。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對中國人來說,團圓是每個家庭的過年愿望。隨著春節臨近,一年一度的中國人口大遷徙又將在1月16日正式拉開帷幕。相關部門初步預測今年春運客運量將達到36.23億人次。
然而,太原鐵路局的78名工作人員卻遠離家鄉,在南方堅守工作崗位。出發前,工作人員在零下10到20度的室外環境中先后兩遍對10列臨客的設備質量進行了全面恢復。
與賀彥強一樣,41歲的鄭志強今年也將跟隨臨客在安徽阜陽過年。雖然每年與親友打電話拜年早已成為習慣,但鄭志強心里一直有個愿望:隨著中國交通事業的大發展,當春運現象不存在后,他能和妻女過一個團圓年。
記者見到鄭志強時,他正手拿四五種工具維修列車供暖設備,車廂內融化的冰水打濕了他的工作服,長濕疹的雙手戴著兩件手套,但最外層的已經濕透,冒著熱氣。正當記者佩服他車廂內外爬上爬下的靈活性時,他指了指在車頂打煙囪的賀彥強說,“ 猴哥 才是我們的領頭兵。”
“雖然我們的工作苦、臟、累,但大家很團結,在一起過年也很幸福。”鄭志強說,“猴哥”就像他們的大師兄,不僅業務能力強,去年支援南方春運,不小心頭部受傷,帶著重傷也沒有耽誤一天工作,為他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在78個“南飛”的春運護航人中,有些人的家庭竟從未過過團圓的春節。48歲的邢國杰是一名列車乘務長,妻子和女兒都是列車員。20多年來,他們一家幾乎從未吃上過團圓的年夜飯,但他們卻為彼此驕傲。
“妻子工作20多年從未請過一次假,女兒工作四年很有上進心,我們一家三口經常在三個不同地方辭舊迎新。”邢國杰說,唯一讓他感到內疚的是無法陪80多歲的父母過年。他的QQ心情里一句“無法陪你們,我的爹娘”表達了自己多年來深深的愧疚。
邢國杰說:“每當看到人們團聚的時刻,心里特別溫暖激動。等春運結束返鄉后,我們還會買上禮物給父母拜年,那時候心情是輕松的,自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