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安徽蚌埠開往合肥的高鐵上,一名“小候鳥”跟隨媽媽踏上回鄉路。當日,2014春運拉開大幕。中新社發 韓蘇原攝
中新網1月21日電香港《明報》21日刊載文章指,中國客運特別是鐵路系統每到春節都會迎來井噴的客運量,這與中國地區發展不平衡有很大的關系。在區域發展差距未能縮窄的現實面前,就算鐵道部門撓破腦袋,也不可能打破春運火車票一票難求的困局。在這種情況下,一味指責鐵道部門無濟于事,更應該在地區、城鄉均衡發展問題上下功夫。
文章摘編如下:
內地一年一度的春運本月16日正式舉動,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預計,在為期40天的春運中,客運量將達到36.23億人次,比上年增加兩億人次。不難想像,這種非正常的“人口大遷徙”對內地交通的運輸承載力是不小的考驗。作為不少外地務工人員返家度歲的首選交通工具,鐵路運力不足和需求不斷增長之間的矛盾尤為突出,如何解決“一票難求”的情,可以說一直是鐵路部門最頭痛的事。
積極推動電子團體訂票
從宏觀鐵路建設上看,目前中國的鐵路營業里程已超過10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的營業里程超過1萬公里,在去年鐵路建設中,新交付使用的里程達到5500多公里,鐵路網的覆蓋面積愈來愈大,一定程度上提高運輸能力。
在一些具體措施上,鐵道部門一如往年,繼續推行網上和電話訂票,而且今年網絡和電話訂票的預售期較實體窗口購票提前兩天,以此引導民眾采用網上和電話購票方式,減少在車站和代售點排隊的時間。
對于外來務工人員集中的珠三角,廣鐵集團早于去年12月4日便已舉動2014年春運外來工團體訂票業務,分別在廣州、佛山、東莞、中山等地開設辦理點,接受企業申請,這也是其連續第16年為外來工提供春運團體訂票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與去年同一車次需20人訂票方能成團相比,今年這一門檻降低至5人,大大增加了成團數量。此外,為進一步方便外來務工人員購票,廣鐵集團還首次為5名及以上務工人員自行組團預訂團體車票,務工人員即使不經公司協助,也能訂票。
據統計,截至1月8日,廣鐵集團共辦理外來工訂票90萬張,其中外來工團體票取票企業6501家,比去年同期增長89.4%,新政的效果可謂明顯。
售票網頁流量超負荷癱瘓
這些舉措雖然釋放了一些民眾因買不到票而不滿的壓力,但要滿足春節前“井噴式”增長需求,恐怕還遠遠不夠。而且,鐵道部門力推的網上售票仍然面對諸多挑戰,且不說網站經常因龐大的訪問流量而出故障甚至癱瘓,它看似解決了實體售票窗口被“黃牛黨”霸占和民眾長時間排隊購票的問題,但一些人仍可利用12306網站的漏洞,透過軟件“搶票”并從中牟利,有記者試驗,可在10分鐘搶到逾千張車票,足見訂票系統缺陷之大,難怪有市民在受訪時表示,網絡售票較以前在窗口排隊更難買到票。本應為民眾提供便利的措施,卻因應對能力不足,被不法之徒鉆了空子,造成民眾更難買票及鐵道部門更為被動和尷尬,實在是得不償失。
對于出現搶票熱潮,中國鐵路總公司副總經理胡亞東總結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節前“務工流、探親流、學生流高度疊加”,換言之,人群過度集中于一地又在同一時間段流動,是春運購票難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的重要因素。
毫無疑問,這個問題與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相關,但關鍵之處又不僅僅是人口基數大這么簡單。尋求解決之道,恐怕得回到區域發展平衡問題上來。
內陸發展落后造就春運潮
眾所周知,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得益于沿海優勢及政策扶持,在改革開放中快速成長,吸引了來自中西部地區數以千萬計的務工人員,僅廣東省一地去年就有外省務工人員1649萬,而春運客流量最集中的地區,也基本與這三個發達地區重疊。
可見,春運就是人員從沿海發達地區向內陸不發達地區往返的過程。假如貴州、河南、江西、廣西等客流集中的省份的發展水平與人均薪酬能與沿海地區一致,大量勞動力便不必遠離故土,到異地務工,一年一度的“返鄉潮”也就不會上演了。
不難發現,在區域發展差距未能縮窄的現實面前,就算鐵道部門撓破腦袋,也不可能打破春運火車票一票難求的困局。
也就是說,即便鐵路網覆蓋面積擴大有利內陸地區發展,但倘若其他行政部門在經濟結構、產業模式的改革與地區、城鄉均衡發展問題上無所作為,缺少協助,鐵道部門勢必將繼續處在風口浪尖上。(馮廣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