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首都地區學聯主席陳蘊哲——
心系祖國,奉獻促進交流
本報駐澳大利亞記者 王佳可
“中國夢賦予我們海外學子堅實的信念與奮斗的動力?!痹诰W上看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夢的講話,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留學生陳蘊哲非常激動。
在澳大利亞攻讀博士學位并非易事。為了證明中國學生可以比澳大利亞學生做得更好,陳蘊哲每天從早8時到晚10時都扎在學院辦公室進行科研活動,每周研究時間常常達到70個小時,是澳籍學生的兩倍多。在新南威爾士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的博士論文開題報告會議上,他的報告獲得最高評價,并作為唯一一個優秀學生研究報告入選學院范本庫,這是該校中國學生首次獲得這樣高的榮譽。
陳蘊哲來到新南威爾士大學后,發現如何學以致用、回國就業,是所有中國學子最為關心的話題。他首先從公派生歸國就業情況入手,分析造成就業難的原因。
根據他的觀察,許多公派生都希望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發達城市就業,一些發達城市的重點院校在人員引進方面已經供過于求,許多優秀留學生只能以合同工的形式暫時在學校從事無法完全發揮其才能的工作。而中國西部高校大量缺乏能進行雙語教學、掌握國際科研前沿動態的高水平人才,許多學校每年都遠遠沒有完成人才引進指標。
于是,他開始收集整理國家、各省市區在人才引進方面的具體情況和優惠政策,并將最新資訊傳送給堪培拉地區即將畢業的博士生,向他們說明祖國西部人才缺乏的現狀。同時,他廣泛搜集博士生的個人簡歷、研究課題等信息,向來澳訪問的西部高校代表團推薦,為雙方搭建良性互動平臺。
由于在國外的研究能力受到認可,陳蘊哲備受鼓舞,希望能有更多中國學生來澳學習,也希望有更多澳大利亞學校的教授前往中國交流、教學。思索一番之后,陳蘊哲開始積極扮演使者的角色,將自己在新南威爾士大學熟悉的導師、專家邀請至曾經就讀過的華南理工大學和華南農業大學講學。通過交流,新南威爾士大學逐步開展與中國學校的合作研究項目,更多的中國同學拿到了獎學金,一些澳方教授也招收到了自己滿意的中國學生。
陳蘊哲說,作為一名留學生,他深知獨自一人在陌生的國度,除了學習,還會面臨思想和生活上的很多問題。為了讓同學們在異鄉也能感到和祖國的緊密聯系,作為澳大利亞首都地區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陳蘊哲和其他同學一起開展“學習理論,鉆研科學,身在澳洲,心系祖國”系列理論學習活動,倡導在澳留學生將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學習先進科學文化知識結合起來,做到真學、真懂、真用,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這些都是我作為一名公派生應盡的義務,也是我為實現中國夢所做的點滴事情吧?!标愄N哲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