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的透支賬戶
對于移民,盧女士總覺得“從踏出澳門開始,我就是對父母開了一個親情的透支賬戶”,自認難以償還,所以只要有時間,有機會就會返回澳門。盧女士自認是一個好母親,卻讓自己的母親為我而思念。
不過,后來盧女士得了密室驚慌癥,害怕進入機艙。有一回飛機都要飛了,她病發,沒能飛。她從機艙走下來,回到家,打開世界地圖,看看可否不用坐飛機就回國,淚水滴進太平洋:“原來我真的離家鄉很遠很遠。”
“醫生說這是心理病,我看書找資料,當我下一次再進機艙,除了一點藥物,我帶了兩頁紙,上面寫著鼓勵自己的話,父母家人等著我回家,我不能讓家人失望的,我還要帶母親去逛街,還要吃它煮的菜,憑著愛克服了害怕。我母親很慈祥很疼惜我,七十歲也老遠走來加拿大探望我,鼓勵我好好帶孩子。可是她晚年得了腦退化癥,那一年,近母親節,我打電話回家,她開始無法記起我是誰,后來說著說著她記得我了,她說,乖女,是你,你在哪?你回來吧,我要見你。她無法理解我在千里之外,當她稍微明白,就哭了,嚷著要見我。我們沒有距離了,通過電話哭作一團,后來我姐對我說,媽腦筋混亂,我還是不要再打電話給她。這就是我最后一次和母親通話。不能見面已苦,電話也不能打,這種痛,非筆墨所能形容。我曾經覺得我移民是不孝的,讓父母牽掛,但作為一位母親,我現在明白到,父母對子女最大的期望就是子女要活得好,活得開心,所以我經常都提醒自己要照顧好自己,這就是孝。
“其實每一個移民的人都有思鄉的情,為什么有我說來好像特別特別感受至深,我相信是因為我家人感情好,關系密切,相處愉快。每一年春節,剛踏入新春,我姐的電話就到,讓我聽聽那邊的鞭炮聲,說祝福語,家人在澳門有什么活動開心時都會和我分享,思念是苦,相見是樂。家人有時間也回來加拿大探望我。“
父母數年前相繼走了,盧女士曾在飛機上想,沒有娘家可回的澳門我還要回去嗎?父母不在,兄弟姐妹6人的親情還在,也是春節回鄉最想見到的人。她說:“澳門是我土生土長的地方,鄉土情也在,有時間我還是會多回來,澳門就是我的娘家。”
(王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