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2008年6月,第一次農房規劃設計大會戰。8月,第二次農房規劃設計大會戰。
兩次大會戰,要在地震之后滿目瘡痍的土地上畫出最新最美的藍圖。
以規劃為龍頭和基礎,是成都在城鄉一體化實踐中始終堅持的原則,也是成都科學重建的前提。通過科學規劃,成都的災后重建,不是簡單的恢復性建設,而是促進城鄉互動交融、產業互動提升、安居樂業兼顧、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調推進、緊密配套的一項系統性工程。
“四性原則”形象地濃縮了這一豐富全面的要求:與當地產業和經濟要素結合的發展性;空間布局和建筑形態的多樣性;周邊環境和生產生活方式的相融性;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的共享性。
鹿坪村“鹿鳴荷畔”,成為“四性原則”最早的一個范本:錯落有致的農家小院,基礎設施和生活設施配套齊全;利用觀景荷塘,建設起別具一格的鄉村酒店,規劃形成了旅游休閑區和農業觀光區;同時還規劃了食用菌、中藥材、獼猴桃等經濟作物生產基地……
如今,像“鹿鳴荷畔”這樣,特色鮮明、風格各異的永久性安置點在住房重建已告勝利的成都災區隨處可見。
一幅“現代城市和現代農村和諧交融、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新型城鄉形態呼之欲出。
成都生長在最美好和豐饒的大地上,竹林婆娑,荷葉田田,沃野千里,春華秋實。悠久的傳統文化和優厚的自然本底,再加以人為本的科學規劃,這塊經受住地震災難的土地,有理由被回報以中國最美的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