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販潛規則
大超市要貨給真鹽
小餐館主動進次鹽
錦繡大地四道口果品批發市場商戶秦林,透露了私鹽的行情,因“假鹽”價格便宜,賣起來很快,每次向廠家拿貨都在100箱左右,基本上一個星期就能賣完。他透露,其假鹽中并非只有1千克的,還有仿真的500克包裝中鹽。“100箱中,我們會進購90箱500克的,10箱1千克的。從批發市場拿貨的人多是餐館和食堂老板”。
秦林感慨:“這種鹽我們都不敢吃,做了幾年調料生意,我們都深知其他黑幕太多,基本上都不敢去外面吃飯,都是自己做飯。”
該市場一名出售私鹽多年的商戶楚女士說,售鹽已經有“潛規則”,如果是大超市或大飯店要貨,就直接上真鹽。如果是小商戶或懂行的“回頭客”,就從屋內搬出假鹽。“購買1千克假鹽的,主要是小餐館或工地,他們都在后廚用鹽,不容易被發現;而購買500克假鹽的,主要是一些小批發商,他們放在攤位,真假混合著賣,能掙不少錢。”
食用假鹽危害多
權威說法
北京商務執法監察大隊二隊的馬隊長稱,假鹽一般都是飼料鹽和工業鹽,從外地拉到北京郊區。工業鹽食用對人體危害極大,飼料鹽雖按食用鹽標準管理,但因為是給家畜吃的,其中可能含有對人體有害的其他添加物。
中國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曾凡英稱,食鹽由于是特殊商品,利潤較高,每噸出廠價400至500元,鹽業公司以每噸1200至1500元的價格賣給二級市場,到了終端消費者手中的時候已經高達2000元左右一噸。因此,總有商販會鋌而走險,販賣私鹽。
北京市公共衛生熱線工作人員稱,每人每天應吃6克鹽左右,食鹽對市民身體健康和營養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假鹽主要是常說的無碘鹽和用于腌制的工業鹽,兩者與正規的食用鹽在顏色、顆粒、水溶性上都很相似,難以用肉眼分辨。
小貼士
如何鑒別真假鹽
北京商務執法監察大隊的負責人,介紹了一些真假鹽從外觀上的鑒別辦法。
從2008年下半年始,1千克包裝的中鹽就已停止生產,目前市面上還可能銷售的很少。生產日期超過2008年上半年的1千克裝中鹽,均是假鹽。
500克包裝的中鹽鑒別方法如下:
一、包裝邊沿:真鹽左右兩側無折痕,而假鹽有兩道明顯的折痕。真鹽都是通過灌裝的,而假鹽只將一捆捆卷好的包裝袋打開,由人工灌裝。其成為一卷的包裝袋必然形成折痕。
二、包裝封口:真鹽包裝上下的封口是完全對齊,寬窄一致,假鹽的上下封口可能寬窄不齊。真鹽的包裝封口都是由機器運行,保證了規范性。而假鹽通過人工封口,其封口上下就會出現參差不齊。
三、防偽標簽:真鹽的標簽層次分明,都位于“中鹽”中字左下角。假鹽的標簽沒有層次,且貼的位置參差不齊。真鹽的標簽是統一位置貼合,而假鹽是人工粘貼,其位置可能不一。
四、包裝袋上的水印:2009年7月,中鹽在生產的包裝袋都印有水印,透過光會看見很多“中鹽”兩字。而假鹽的包裝沒有。
來源:京華時報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