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關去年共計查獲知識產權侵權案件156批次,查獲侵權商品數量30.4萬件,案值約合人民幣3556.4萬元。在昨日(19日)舉行的北京知識產權保護狀況新聞發布會上,北京海關法規處處長蔡濱透露,本市罰沒的相當一部分侵權商品均已捐贈給市紅十字會用于救災項目。
去年專利申請5.7萬余件
市知識產權局新聞發言人付曉輝介紹,去年,本市專利申請5.7萬余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3.3萬余件;注冊商標總量累計達27.3萬余件,中國馳名商標104件,北京市著名商標456件;審定植物新品種11件;著作權作品自愿登記31.3萬余件,版權輸出2153項。這些數據表明,全社會知識產權意識進一步增強,知識產權數量和質量都在不斷提高。
政府機關軟件8月底前正版化
“我們預計會在今年8月底前實現政府機關軟件正版化,這比國家局的要求提前了兩個月。”市版權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野霏表示,本市的政府機關早在2005年就率先啟動了軟件正版化工作。當前,本市主要存在事業單位和政府機關機構調整、軟件正版化范圍擴至鄉鎮和街道以及過去采購的國產正版軟件服務跟不上等多種情況亟待解決,但從目前來看,政府軟件正版化的總體情況不錯,相關部門正在制定方案應對新情況。
查獲侵權商品從未拍賣
到目前為止,本市海關從未公開拍賣過罰沒的侵權商品。北京海關法規處處長蔡濱表示,海關對侵權沒收商品有4種處理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將鞋帽、服裝等可用于公益事業的侵權商品轉交給公益機構。“海關去年就向市紅十字會轉交了部分運動鞋用于救災。”
此外,知識產權權利人有收購意愿的,可將貨物有償轉讓給權利人,或者對有侵權貨物商標去除后依法予以拍賣,但是這兩種方式尚未在本市試行。“最后是銷毀,去年北京海關集中銷毀了上萬件電子類侵權產品。”
知識產權案件有望跨區審理
經最高人民法院批準,大興、順義、懷柔三個基層法院去年設立了知識產權庭,從而使本市目前有10個區的法院有權受理知識產權民事案件。市高院知識產權庭副庭長張雪松透露,本市法院去年受理的8923件知識產權案件中有85%左右來自基層法院,這些知識產權庭的成立加大了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目前,市高院正在就基層法院跨區管轄知識產權案件進行調研,在不久之后,當事人的訴訟需求若發生在未設立知識產權庭的區縣法院,將有望移交就近的區縣法院審理。記者 劉歡
相關新聞
38名法官成為首都知識產權志愿者
京報網訊(記者劉歡)昨天,隨著北京市知識產權舉報投訴服務中心與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廳簽署《首都法院系統保護知識產權志愿服務合作協議》,本市38名法官正式加入到首都保護知識產權志愿者隊伍中。
據介紹,這些法官分別來自市高法、一中院、二中院和基層法院知識產權庭。“每個法官志愿服務專家都必須有至少2年以上知識產權案件審理經驗。”岑宏宇法官告訴記者,未來,他們將深入企業開展講座、咨詢,走進社區設立法官講堂,開展知識產權公益宣講等。“作為法律人,宣傳知識產權法律知識,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自2008年啟動首都保護知識產權志愿服務工作以來,本市逐步形成了一支以大學生和社區志愿者為骨干、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員等專業保障的首都知識產權志愿服務隊。到目前為止,算上新加盟的法官志愿專家,本市已有知識產權志愿者800多名。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孫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