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掛鎖阻止亂搶車位
中關村東里北社區登記車輛600多輛,停車位只有406個,車主之間常常因停車而發生口角,車輛的隨意停放也給行人帶來不便。由于東里北社區自然院落多達16個,于是社區充分發揮了社區的地理優勢,以自然院落為單位,每個配置一把門鎖,實行“一院一鎖”的停車管理。社區主任介紹,樓院管理讓外面的車輛無法搶占小區車位,而社區車輛停放也更加有序。
業主聯系卡讓車位流動
中關村知西社區有300余輛業主車輛,分固定車位和不固定車位兩種,小區按“樓號+車號”的方法制定了業主聯系卡,方便司機確認自己的停車位,當出現鄰居占用停車位的情況,車主可以通過聯系卡找到占用車位的司機,便于司機間聯系,使小區內的車位整體流動起來。
老小區改造綠地增車位
雙榆樹東里3至6號樓建于上世紀80年代,隨著社區機動車數量不斷增加,建樓時設計的停車位早已捉襟見肘,小區里時常出現業主為停車碾軋草坪、綠籬的情況。根據居民反映,街道對雙榆樹東里樓間長勢較差的綠植進行了改造,在保留原有喬木,保持樓間綠化覆蓋率及寬度不變的基礎上,在道路兩側增加了1排停車位。樓間綠地改造后,增加了105個停車位,基本能滿足居民的停車需求。
-專家觀點
解決停車難應轉變思維
社區問題專家舒可心認為,車位問題實質是一個有限資源的分配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最終還得從規劃上找出口。“目前的問題是車多位少才造成了交通擁堵,停車困難,并因此造成了很多矛盾與沖突,那決策部門能否轉變一下思維?比如,將過去不能停車的地方,在不影響交通的情況下,劃定其能停車?能否對協管員進行崗前教育培訓,讓他們在貼條前能很好地引導司機泊車入位?或者就某區域停車問題召開聽證會,由大家共同決定問題的解決?”
-社區圓桌
西城區劉先生:實驗一小北側有正規停車位,一小時10元,車位空著沒人停,不少車就占道停在路邊。不常被貼條就違規撞運氣,常被貼條肯定就去停車場了。畢竟貼一次200元,一月工資夠貼幾次的?
海淀區于先生:貼條確實管用,雖然還有人懷著僥幸心理鉆胡同亂停,但主路明顯違規占道停放的少了,現在每天坐公交車上班都感覺通暢多了。
朝陽區王女士:大街上是好走了,車都鉆胡同來了。我家菜市場門口的那小道原來只停了一排,現在變兩排了,中間僅容一輛車過道,買菜都得邊走邊回頭,買個菜出個門都提心吊膽的,生怕后面追輛車給撞上。
豐臺區郭小姐:關鍵原因是找不到車位才違規停放的。貼條處罰很明顯是“堵”而不是“疏”的解決辦法。現在當務之急是增加停車的地方,降低停車的費用,比如建機械立體停車場。要不還造什么汽車啊,都讓工廠停工休息得了。
來源:京華時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