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分鐘內氣象臺連發三種災害天氣預警
繼周日遭遇13年來最大一場雨后,京城昨(26日)晚又迎來了一場大雨。在21時40分至22時15分之間,市氣象臺接連發出雷電、冰雹、暴雨三種災害天氣預警。截至今天0時,中國氣象局、紫竹院、玉淵潭均達到大暴雨級別。城區平均降水量達34毫米,為大雨;全市平均14毫米,為中雨。
據北京地區雷達回波圖顯示,一片雷雨云帶20時30分起開始自西向東移動,逐漸影響北京中部及南部地區,局地出現短時強對流天氣。21時30分左右,北京大部分地區出現雷雨,且伴有大風。頻繁的雷電劃破夜空,碩大的雨點密集砸向地面,窗戶劈啪作響。許多躲避不及的行人,紛紛駐足路邊屋檐躲雨,行駛的車輛則打開雙閃,在雨幕中緩緩前行。西城區的部分地段還出現了冰雹,地勢低洼地帶迅速形成積水。
與周日的那場早有預報的暴雨不同,昨晚這場雨讓許多市民感覺措手不及。氣象專家解釋,此次雷雨云團形成得非常突然,且初期移動速度很快。監測到降雨雷達回波后,市氣象臺于21時40分首先發布雷電黃色預警,緊接著又于22時10分和15分發布冰雹黃色和暴雨藍色預警信號,前后相隔35分鐘。受強雷雨云團影響,雷雨將伴著冰雹來臨,城區及房山、門頭溝、昌平、順義等地2小時內降水量都達20毫米以上。
23時左右,突襲京城的雷雨陡然發力,雨滴組成雨浪,一排排從半空中斜斜掃向地面。在大風的助威下,掀起一片白霧茫茫。在磁器口附近的路口,幾輛小車以每小時10公里的速度在挪動。此刻,北京郵電大學附近也是電閃雷鳴,大雨如注,天空在云團和雷電的共同作用下被染成暗紅色。
截至今天0時,中國氣象局附近降水量116.8毫米,紫竹院114毫米,玉淵潭104毫米,均達到大暴雨級別。城區平均降水量34毫米,為大雨;全市平均14毫米,為中雨。
0時10分,市氣象臺發布冰雹黃色預警解除信號。截至記者發稿前,東部仍有雷雨,局地短時雨強較大。市氣象臺最新預報,今天白天多云轉陰,傍晚西部地區還有雷陣雨,最高氣溫33℃,市民仍要注意防雨防雷電。(記者汪丹)
氣象臺釋疑
強對流云團形成只用24分鐘
白天陽光燦爛,入夜大雨傾盆。盡管昨天下午市氣象臺預報夜間有雷陣雨,但來勢兇猛的夜雨“突襲”的意味還是要多一些。周日的暴雨尚能提前兩天預報,為何昨天“失聲”了?對于一些市民的質疑,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廖曉農昨晚對此作出了解釋。
周日是一場全市性的暴雨到大暴雨天氣,由東移南下的強天氣系統驅動,預報特征明顯。昨晚,京城遭遇的暴雨及大暴雨,局地短時雨強非常大。從降水量來看,城區受到集中攻擊,多地出現大暴雨,延慶、平谷等地僅是微量降水,分布極其不均。
“究竟原因,是強對流云團短時迅速發展所致。”廖曉農介紹,昨天21時,造成此次降雨的對流云團特征微弱,但短短24分鐘,就迅速發展為強對流云團,并帶來突發性的局地強降水。這種情況在夏季汛期常常出現,可預報性較低,氣象部門一般依靠發布預警來進行預測。在觀測到云團發生變化后,市氣象臺昨晚在35分鐘內連續發布了雷電黃色、冰雹黃色和暴雨藍色三個預警。
云團為何“善變”?廖曉農分析,主要是因為在風的劇烈輻合作用下,即來自不同方向的風往一個地方匯集,造成空氣的抬升運動,大量水汽迅速凝結成了降雨云團。(記者汪丹)